种业创新!省农科院助力惠东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

南方+ 记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不久前,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在有限耕地上多产粮,出路在科技,种子是核心。

日前,为丰富冬种马铃薯品种资源,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惠州现代农业促进中心(简称“促进中心”)、惠州市惠和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惠东县马铃薯协会、惠州学院等单位在惠东县吉隆镇大华村举办2022年冬种马铃薯优新品种示范推广现场观摩会。

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李小波指出,广东地处东南沿海,拥有丰富的光、热、水等自然条件,且背靠粤港澳大湾区的巨大市场,上市期也正值全国马铃薯市场空档期,冬种马铃薯产业效益突出,发展迅猛。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接近100万亩,已经形成了“公司+经纪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 “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模式,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不过,当前全省冬种马铃薯品种过于单一,制约了产业健康发展。”李小波介绍,目前,全省冬种马铃薯90%以上为原引进的菜用型马铃薯品种“粤引85-38”,“该品种虽然有早熟、高产、薯型美观等优良特点,但易感晚疫病,降低了产业抵御重大流行性病害和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李小波同时指出,由于缺乏加工专用品种,也限制了全省马铃薯产业链条的延伸。

李小波表示,通过现代化育种技术自主选育和引进优新品种,不断丰富冬种马铃薯品种资源,才能抓住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要害。比如,栽种抗寒马铃薯品种可以抵御,也可减轻霜冻天气对冬种马铃薯造成的伤害;抗病马铃薯品种是防控马铃薯病害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手段;加工品种可以延伸产业链条,缓解市场波动,增强冬种马铃薯产业综合竞争力。

据悉,本次观摩会共展示了自主选育及国内外引进马铃薯品种60余个,包括抗寒、抗晚疫病、薯条加工、薯片加工、鲜食、紫皮紫肉、红皮红肉、红皮黄肉、黄皮黄肉等诸多品种类型,颇受当地马铃薯产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企业欢迎。

2020年,惠东马铃薯被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冬种马铃薯也是当地群众走上致富路的重要农业产业。当前,惠东县正积极创建马铃薯升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省农科院的科技力量支撑下,惠东马铃薯向着“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空间”方向进行优化升级,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一大亮点。

【记者】乌天宇

【通讯员】赵沛华 单建伟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