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看两会 | “双减”过后,音体美教育是否迎来了春天?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静子

在2022年广东省两会上,民进广东省委会聚焦音体美教育困境,带来《关于以“双减”推动“双增” 全面加强和改进我省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的提案》,建议聘用有资质社会专业人士兼课,引发社会关注。

“双减”过后,孩子多出来的时间学什么?来自广东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40.67%的学校提供户外体育类课程,35.89%的学校提供艺术类课程。当音体美教师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频繁出现在讲台、操场时,可否满足学生对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期待?

教学设施简单、教室环境要求不高,随时随地进入学习状态是应试教育的重要特征。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音体美教育潮流席卷中小课堂的背景下,教学场所及设施的建设、更新是必备环节。“部分学校没有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粤东西北不少学校的户外场地破损、老旧”,民进广东省委会的提案直指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短板。

“学者必求师”,高质量教师队伍引领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要开设一节体育课”,到“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再到各地密集推进“体育美育进中考”,供不应求是音体美教师队伍面临的一大难题,“2600个孩子只配备2个体育老师”仍是部分学校的真实写照。教学工作量严重超负荷、身心俱疲成不少教师的普遍感受。

教育公平事关出彩人生,音体美教学设施、教学人员的公平分配同样关乎孩子的出彩艺术人生。如何有效解决因教师队伍匮乏等因素而导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考验社会多方智慧。

就完善艺术教学硬件而言,加大资金投入、场地供应是破题关键。各地在持续推进教学场馆改扩建、设施更新的同时,不妨积极探索资源融合新路径,诸如鼓励中小学校音体美场馆与社区共用共享,在做大增量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存量。

培养教师队伍是刻不容缓的一环,近期备受关注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兼职体育教师”“向体育俱乐部等商业组织购买服务”等无疑是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新路径。多措并举,音体美教育终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编辑 佘余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