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湾区善举,探索公益慈善新方向

广州市慈善会
+订阅

1月19日,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广州市慈善会等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公益慈善盛典 (下称“慈善盛典”)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发布了 2021年度广州慈善榜和2021年度社会责任影响力企业榜,记录年度慈善印迹。2021年度慈善榜记录近20亿元年度捐赠额,额度创历年新高;多家湾区企业以全新的社会责任战略登上企业榜,企业慈善正绽放新活力。

为了在过去的慈善足迹中找到未来的慈善力量新方向,此次慈善盛典更是发布了 《2021广州慈善榜研究报告》《2021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报告》《共同富裕背景下广州市企业志愿服务调研报告》《慈善组织如何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致力共同富裕研究报告》《2020年广州市区域慈善指数报告》,为广州市区域慈善综合发展指数颁牌,并邀请大湾区慈善组织分享经验。

广州慈善榜:公益慈善迎热潮

2021年度广州慈善榜设置了 捐赠榜、影响力榜、文化榜 三大榜单以及2021年度“特别致敬慈善人物” 。

本届广州慈善捐赠榜 共收录536个慈善单位,6791位慈善达人 ,捐赠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20个,捐赠50万元以上的达人10位,捐赠总金额约18.23亿元,其中个人捐赠总额为4.25亿元,创历年新高。

而新增的 “广州社会组织捐赠收入榜” 共收录65个广州社会组织(接收捐赠10万元以上),接收捐赠总金额12.15亿元。

“和往年一样,我们延续了个人捐赠1万元即可上榜的传统,鼓励‘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慈善氛围,每一个人的善举,都值得被看见,值得向更多人展示,并鼓励更多人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1年9月1日,《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指出,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慈善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捐赠财产,而“2021年度广州慈善榜”是广州第六次举办,是《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后首次举办,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广州市慈善促进条例》精神,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氛围的重要举措。

“年度特别致敬慈善人物” “慈善路上的追梦者”王颂汤, 仍坚持在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参加志愿服务。仅2021年所记录到的考勤就有308天次,服务总时数2176.83小时,平均每天工作时数7.07小时。自2003年起,刚退休的王颂汤便发起成立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每年组织志愿者到县级行政区对孤儿和贫困学生开展资助活动。“我是这20年来农村变化的亲历者,见证着申请资助孤贫儿童人数从3000多名下降至1000多名,特别是脱贫攻坚以后,农村的发展情况已发生历史性的重大变化。”

除了捐赠榜亮点显眼,值得关注的是, 此次慈善榜更是首次收录慈善信托与慈善社区 。

中信信托——农银2018玉爱慈善信托”以及海珠区素社街、荔湾区金花街等多个社区荣登慈善榜。广州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 全市已备案慈善信托18单 ,作为社会公众参与慈善的重要载体,广州正极力探索 “慈善+金融” 这一领域,而慈善榜正发挥着指引导向的作用,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探索慈善信托。

社区慈善则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以“慈善为民”为目标,充分发挥社区慈善帮困扶弱、盘活资源、激发潜能的作用,如今已日渐渗透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成为社区治理的有力驱动,助推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理念深入人心。

企业榜:湾区慈善有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9年,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慈善会等便携手打造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影响力暨广州慈善盛典,将已举办两届的大湾区社会责任论坛与广州慈善盛典深度融合,通过各类方式携手责任企业投身公益慈善,倡导社会责任和社会创新。

这场从社会参与发起,到政府指导推进,探索企业社会责任之路的慈善活动在大湾区渐次开展,如今已步入第三个年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责任领域与公益慈善界一大盛事,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携手责任企业,加强湾区城市之间的公益慈善交流合作,为有需要的群体和领域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为粤港澳大湾区慈善公益事业出一份力。

此外, 2021年度社会责任影响力企业榜 评选范围涵盖湾区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抓取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地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从而掌握粤港澳地区企业(包括港澳地区中资企业)的基本用户画像。

2021年度社会责任影响力企业榜既有大手笔捐赠,慷慨解囊的爱心企业;也有的将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有机融合,互促发展;还有的着力推动产品全周期可持续发展转型,助力零碳湾区建设。

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公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社会、环境、道德、员工的发展等因素融入自身的运营和核心战略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积极回应社会诉求。企业的命运越来越与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作为市场主体的它们逐渐主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

展望:多项报告发布,湾区城市共聚盛典议发展

第三届慈善盛典, 首次加入广州市慈善项目合作对接签约环节 ,共对接80个慈善项目,接收捐赠金额1.97亿元 。

对接慈善项目合作涵盖乡村振兴、扶老救孤、扶贫济困、教育文化、助残恤病等多个领域,发动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及爱心个人,以慈善的力量助力共同富裕。

“我们需要回溯过去,也需要展望未来。”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慈善盛典正式发布《2021广州慈善榜研究报告》《2021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力报告》《共同富裕背景下广州市企业志愿服务调研报告》《慈善组织如何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致力共同富裕研究报告》 《2020年广州市区域慈善指数报告》,正是希望结合公益慈善领域的热点议题,梳理数据,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到奋勇前行的路。

其中,《2021广州慈善榜研究报告》 指出,从捐赠总额来看,广州慈善捐赠榜收录数据已连续五年呈正增长,2021年捐赠总额同比去年增长23%,增长主要来自个人捐赠,个人捐赠总额达到4.25亿元,是2020年的9.8倍。而 “教育”“乡村振兴”“抗疫” 是广州慈善资金三大主要流动方向。

近年来,广州正不断巩固扩大广州慈善捐赠的基本盘,巩固提升社会捐赠热情,个人捐赠屡创新高,这也意味着,“人人慈善为人人”的慈善氛围依旧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

《共同富裕背景下广州市企业志愿服务调研报告》指出,广州市企业志愿服务参与形成以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高,多行业共同参与的格局;服务内容覆盖领域广泛,重点响应当前重大议题,据显示,96%的企业参与或组织了防疫抗疫的志愿服务;在项目管理上,自主创新与专业合作双轨并行;制度建设上,以轻制度建设、重培训激励为主,64%的企业主要以参与或开展志愿服务相关培训为主,60%的企业以对员工志愿服务激励表彰为辅;在服务成效上,充分发挥专长、深耕服务领域。

企业志愿服务一方面以高质量为目标,从“数量追赶”转化为“质量追赶”,从零散服务到持续深耕。另一方面以实践补充捐赠,广州企业在2021年捐赠总金额达6.8亿元,企业志愿服务经济价值超16亿元。2021年,首次将志愿服务相关指标纳入“广州慈善榜”申报内容范畴,进一步彰显志愿服务在广州创建“慈善之城”中的重要性。

而《慈善组织如何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致力共同富裕研究报告》指出,广州市慈善组织的发展总体向好,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出台的地方法规、政策对慈善组织的发展促进作用明显,政府部门的职责与分工正在逐渐清晰,组织培育、人才培养、项目创新、专业分工、协同联动等共识正在逐渐形成,并在部分慈善组织中看到了创新性的实践,呈现出多主体合作共赢的行业生态。

报告表明,第三次分配离不开主体的作用和机制的构建,要充分重视枢纽型慈善组织的作用,建立有影响力、凝聚力的枢纽型慈善组织,并充分发挥其连接、稳定、传播、优化的作用,发挥政府对枢纽型慈善组织的引导作用,把握第三次分配的目标、方向和路径,提高第三次分配的效果。

《2020年广州市区域慈善指数报告》显示,广州全社会对公益慈善事业重视度进一步提升,各区接收慈善捐赠总额显著提升,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活力明显增强,公益慈善事业规范化程度提高,广州慈善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局面。

目前已是区域慈善指数发布实施的第四年,2021年4月,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联合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启动区域慈善指数指标体系修订工作,历时半年,经过走访调研、专家论证、征询意见等程序,结合广州本土慈善特色以及疫情抗击、脱贫攻坚、新时代慈善影响力传播等内容,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更能精准反映广州慈善事业发展情况的指标体系。值得关注的是,区域慈善指数指标体系在原来的六项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慈善时代力”一级指标。依据7项指标, 2020年度广州区域慈善指数总得分前三名分别由番禺区、从化区、海珠区获得 。

而在大湾区城市慈善会如何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问题方面,慈善盛典亦邀请了 香港的总爱心基金会、东莞市慈善会等慈善组织进行经验分享。

值得关注的是,与国内许多城市相似,慈善会系统是多个城市捐赠的首选,不仅市慈善会备受捐赠者信赖,不少区慈善会也呈现出很强的资金募集能力,而慈善会强大的募资能力,将在未来的大湾区公益慈善发展方面贡献巨大能量,而多方联动开展湾区性的公益慈善品牌项目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