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交通运输防控专班提醒:2022年1月16日至19日期间,国际快递快件的收件人员,请立即完成1次核酸检测。另外,明起(20日),国际快递快件人员实施常态化免费核酸检测。
◎ 全市在2022年1月16-19日期间,收到国际快递快件的市民,“广州疾控”将发送提醒短信,请在3天内到社区指引的核酸检测点,凭有效凭证或“广州疾控”提醒短信免费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 自1月20日起,全市国际快递快件收件人员,请自收件后第3天至第7天,凭有效凭证或“广州疾控”提醒短信在社区核酸检测点开展一次免费核酸检测。
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交通运输防控专班提醒:
◎ 尽量减少从境外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邮购、快递物品;在收取邮件快递时保持安全距离,手消毒前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 如收到国际邮件快件或货物,在签收、拆封时建议佩戴好口罩和手套;拆快递时应动作轻柔,切勿大力挤压内外包装;使用湿巾对外包装、境外邮件内物擦拭清洁;处理完包裹后及时摘下手套,用流水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手部清洗消毒后方可接触眼、鼻、口及其他物品,快递外包装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及时妥善处理。
◎ 收取国际邮件快件或货物后,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急性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诊治排查。
从1月9日天津宣布首次确诊本土“奥密克戎”感染者后,10天之内,“奥密克戎”已迅速传播至6省9地。
18日,北京和深圳通报了相关确诊病例的病毒感染渠道,同时再次提醒大家:除了病毒“人传人”,还需注意另一途径——“物传人”。
北京、深圳均出现感染奥密克戎病例
不排除“物传人”的可能性
1月17日,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北京海淀区新冠病毒确诊病例曾收到过国际邮件,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经核酸检测均阳性。
调查发现,该国际邮件1月7日自加拿大发出,途经美国及中国香港到达北京,确诊病例1月11日收到邮件。病例自述:在此期间,她仅接触了邮件包装外表面和文件纸张首页,未接触包装内表面和其他纸张。北京疾控部门采集了该国际邮件环境标本22件,其中包装外表面2件、内表面2件以及文件内纸张标本8件,经核酸检测均为阳性。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表示,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史、可疑物品样本检测结果以及病例标本的基因测序结果,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
同日,广东深圳也通报了本轮疫情中,首例感染奥密克戎病例的流调进展。据了解,该确诊病例从事境外冷冻试剂收发货工作,1月12日接触和分拆了来自北美的快递。
经国家疾控中心和广东省疾控中心比对,其感染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与天津、上海、珠海和北京等多起本土奥密克戎疫情报告病例,均不在一个传播链上,与深圳以往境外输入病例也不同源,与全球数据库中北美地区上传较多序列的基因组100%同源。 深圳市卫健委表示,不排除本起疫情,是由暴露于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污染物品引起感染的可能性。
消杀后,国际邮件为何仍然“有毒”?
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表示,目前国际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态势仍在持续,进入国内的邮件和货物,存在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性。一些病毒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逐渐死掉,但在特定条件下,有些病毒不会死亡,货品就会具有传染性。
专家还介绍,新冠病毒不仅会污染邮件的包装,也会污染内部的货品。此次快递行业相关人员没有最先发病,说明对邮件表面的防护和消毒效果是好的,但对包装里面的货品出现传播风险要引起高度重视。
接收国际邮件 如何保障安全?
专家建议,公众可以减少或暂停非急需的国际邮件。但如果确实急需接收国际邮件的话,应该严格做好消毒,并在接触邮件时做好防护。
物品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一定会传染给人吗?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表示,物品核酸阳性并不代表着在物品的表面一定有活病毒。病毒存在于物体表面一段时间后会失去活力,但病毒的核酸依然存在,就会出现物品表面核酸检测阳性的现象。而阳性物品的病毒如果要传染给人,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要有传染源,也就是说物体表面的病毒一定是活的病毒,而不是病毒的尸体。
·要有合适的传播途径,对新冠病毒来说就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要有易感人群,也就是接触的人要没有免疫力。
编辑 | 尹蓁 周艳梅 责编 | 张秀丽
综合来源 | 央视新闻 南方+ 广州日报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