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改革开放最前沿阵地的主流媒体代表,南方+(南方Plus)深圳振兴富农频道于11月起重磅推出“振兴乡村发展,促进共同富裕”2021优秀案例征集、展示和点赞活动,并拟于2022年1月举办——2021“振兴乡村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优秀案例座谈会。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高校的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组织打造宣传和展示平台,欢迎各界读者踊跃投稿并参与活动。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包装工程团队作为广东省唯一的以食品包装为特色优势,且具有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包装工程)、广东省包装工程教学团队、广东省特色专业(包装工程)、广东省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的教学科研型团队,近年来立足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共促产、教、学、研、用,为广东省包装和食品产业的人才培养、产业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包装新材料与技术研发方面,包装工程团队着力于企业“痛点”,近年来为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海天酱油、中山中荣集团攻关了可降解型包装材料,药渣、酱油渣纤维在包装中的可再生利用等技术难题,还为广东中烟工业有限公司、国家航天营养与食品工业重点实验室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协同攻关了香烟包装异型盒开发、航天食品包装等重要课题,并为粤西部分乡镇的“一村一品”建设打造了包装兴农平台。
通过以上校企、政校合作攻关,企业、政府向本领域课题累计投入研发经费逾400万元,发表论文30余篇,已为相关企业产生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研究和应用效果,预期可继续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此外,包装工程团队还在结构显色材料、抗菌材料、纳米活性包装与智能包装领域研究并储备了一系列研究基础和最新成果。
在包装科教育人方面,包装工程团队紧密围绕社会需求的导向,让校内教师走向实践一线,请企业骨干走进课堂一线,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教书育人能力。同时,团队教师认真开展教学研究,近年来主持省级教研课题6项、校级教研课题10余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80余项,团队教师在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主持获得第九届广东教育教学(高等教育)成果二等奖,并连续四届获得华南农业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打造了广东省优青人才、校级教学名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一批教学先进教师代表,累计为广东省和国家培养包装及相关领域培养高素质本科层次人才700余名、硕士研究生150余名,为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获奖证书
在产业与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包装工程团队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基地和产业基地建设模式,专注于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赢。目前,已与包装工程专业签约建立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或产业基地的企业近30余个,居国内同专业院校前列,为教师的成果转化、学生实习和就业、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平台。
其中,包装工程专业骨干教师黄苇作为团队首席专家,副教授范小平、岳淑丽作为主要成员负责的“新兴紫米深加工基地”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华南农业大学联合授予“特色产业基地”称号,研发的新兴紫米系列产品成为最具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之一,团队作为主要技术支撑方,支持新兴县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了2020年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云浮市新兴县丝苗米产业园”。
黄苇教授等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团队专家到新兴县基地开展科技服务
在包装科技推广、服务“三农”与科普宣传方面,包装工程系主任范小平副教授作为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主持承担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项目,深入驻点企业广东旺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和生产基地一线,为公司乳猪教槽饲料的原料加工与保藏、饲料包装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范小平副教授为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对口帮扶河源市紫金县紫城镇,为紫城镇政府和当地农企的农产品加工与包装多次提供技术指导;还作为潮州市潮安区博士工作站专家,多次应邀调研广东美士达药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提供了技术培训、咨询等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影响力。
广州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范小平副教授入驻广东旺大集团
此外,包装工程系教师积极探索从产品包装来鉴别食品及其他产品真实性的方法,副系主任岳淑丽副教授牵头承担了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从食品包装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科普知识宣传》和广州市科协科普项目《利用包装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科普宣传》,编写包装鉴伪科普手册2套,科普展板2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消费者介绍基本的食品包装知识以及从食品包装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方法。在街道、社区、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开展科普活动多次,科普展板在第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并在广东省科协八大会议上受到了表彰。
【记者】张秀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