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及农业发展政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柑桔产业发展迅速,主栽品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表现在主栽品种在适时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温州蜜柑、椪柑、南丰蜜桔、本地早及普通甜橙为主,有少量地方特色柚。
1980年到20世纪末,脐橙、琯溪蜜柚(白肉系)、夏橙开始大规模种植,特别是脐橙(主要是朋娜、纽荷尔、华脐及汤姆逊)。
2000—2010年,以沙糖桔为代表的广东晚熟品种(含马水桔、贡柑)异军突起;极早熟温州蜜柑大分也大面积推广。
2010年以后,晚熟脐橙、沃柑、爱媛28及不知火、春见等品种迅速发展,也涌现了甜桔柚、春香、金秋沙糖桔等系列品种,这种趋势还在持续,但存在品种滥引、无序发展现象。
其次表现在主栽品种栽培面积的变化。①温州蜜柑类。面积由80万hm2降至46.7万hm2左右,还在缓慢下滑,且主栽区向北缘产区即两湖集中,由于其早熟、耐粗放管理,估计面积稳定在20万hm2左右,其效益会提升。
②脐橙类。面积稳中有升,目前有33.3万hm2,还有扩大的空间,主要是由于鲜榨橙汁的消费量在提升。同时,10月成熟的早熟脐橙还有发展空间。
③椪柑类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较有特色的品种,由高峰的26.7万hm2降到10万hm2左右,还在下滑。其最适区是南方柑桔产区,由于对黄龙病敏感,现在北缘产区成为主产区。但在北缘产区,降酸慢,采后需后熟降酸的过程,影响其市场前景。由于其耐贮、肉脆、风味浓,是一个优良的出口外销类型,估计未来会稳定在6.7万hm2左右。
④红心蜜柚、白肉蜜柚。面积由高峰时的16.7万hm2降到10万hm2左右,面积缩减明显,在北纬25°以南产区相对稳定,以北产区面积萎缩明显。
⑤南丰蜜桔。面积由高峰时期的10万hm2下降到5.3万hm2左右,还在明显缩减,产区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南丰县及周边,其他产区少见,由于南丰蜜桔耐贮、易剥皮、香气浓郁,估计以后种植面积会稳定在6.7万hm2以内。
⑥沙糖桔类。目前栽培面积估计超过26.7万hm2,集中于两广,特别是广西产区,近年由于效益下滑,失管园面积较大,估计未来3~5年面积会明显下滑,稳定在10万hm2左右,效益将会较高。
⑦沃柑。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分布在广西与云南,其他产区也有分布,约13.3万hm2。近几年应稳定发展,适当下调,定位在云南及广西南宁一带发展,面积控制在10万hm2左右为佳。
⑧红美人、春见、不知火、大雅柑、晴姬、鸡尾葡萄柚等杂柑。目前种植面积约10万hm2,还处于上升阶段,但需要定位最适宜产区,且不同产区差异化发展。
⑨冰糖橙类。目前栽培面积有6.7万hm2左右,主要分布于云南及湖南省,其为无酸橙,适宜特定消费者,应控制在6.7万hm2以内,且定位于年平均气温20℃以上的柑桔适栽区栽培。
⑩其他如马家柚、皇帝柑等特色品种。主要在起源地发展,面积在3.3万hm2以内,应稳定控制面积,在起源地作为特色品种发展。
⑪过去在我国栽培历史久,地方品种多的红桔类品种,其外观艳丽,耐粗放管理,丰产性强,但其不耐贮、香气与风味不浓的特点非常明显,早在20世纪80年代栽培面积就明显缩减,现在仅零星栽培。
近年来,柑桔优质优价、物以稀为贵正成为市场销售端的常规,由此倒逼生产者选择品种差异化发展正成为产业共识,现在多样化及适地适栽品种选择成为产区发展趋势。
文 | 伊华林 刘慧宇
来源 | 中国果树(节选)
编辑 | 翟振川 马俊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