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广州建设成为全球数产融合示范城市

广州大道
+订阅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不断加速新技术、新产品迭代,新产业、新模式创新,新业态、新生态孕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的经济形态发展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覆盖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赋能力量之大前所未有,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已经并将长期引领世界经济发展。  

数据要素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最具倍增效应的生产要素。我国是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社会治理数字技术应用场景最丰富、数据量增长最快速,数据规模最庞大的国家,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海量式集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技术、治理模式、业态生态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高质量数据供给、高效率数据流通、高水平数据开发,为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经济社会和城市治理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为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实惠。  

数字化具有“高、强、广”特点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和高迭代性。数字创新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入融合和应用,加速了创新要素的高效能整合,创新模式的高水平涌现,促进了产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数据贯通、全价值链业务协同,推进了创新产品的高频率迭代,创新活动的高效率开展,  

数字技术突出强渗透性和强智慧性。数字技术衍生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和智能经济,已经深入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融入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广州市通过大数据赋能海绵城市的智慧精准感知和智慧精准管控,贯穿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水环境发生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有效保护,水资源能够持续供给,水生态明显不断向好。  

数据赋能呈现广覆盖性和广协同性。数字技术创新有效、有力推动社会化大生产实现网络大协作,资源大整合,效益大提高。广州市是世界“定制之都”,定制家居企业运用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将制造端、设计端、供应端、消费端和服务端有机结合,实现家居定制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和可视化,消费者家居定制一次配齐、一站配齐、一屋配齐和配齐成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消费者实现家居内容美和形式美、结构美和功能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家居美和生活美的统一。  

三个层次建构数字化转型逻辑  

广州应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战略层、活动层、支撑层三个层次来建构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逻辑。  

在战略层面,制订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首先,明确目标定位,以全面数字化、全面网络化和全面智能化为抓手,把广州建设成为全球数产融合示范城市和国际一流智慧城市。其次,明确关系定位,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推进产业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各类产业集群跨城市、跨平台、跨行业协同新机制。再次,明确功能定位,发挥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创新要素整合,共建创新协同、资源共享、供需联动的区域数字化产业发展新生态、数字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活动层面,一方面推进城市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首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速培养数字经济各类人才。加强数字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合理开放社区治理、政府服务、学校教育等场景,助力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新产品从“可用”加速变成“好用”,促进数字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有效落地。其次,着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创新主体数字全面链接、交易便捷可靠联动、发展有机连体,形成资源共享,产业协同新生态。实施“穗芯”计划以强化城市的数字技术底座,实施“智造”计划以提升城市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实施“定制”计划以做大做强定制产业集群、擦亮广州定制之都品牌。  

另一方面,要加快促进城市数字化治理。首先,建设数字政府,构建城市大脑,打造智慧城市。以“穗智管”平台建设为抓手,建设城市大脑,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服务能力,提升社会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城市的协同价值创造能力。其次,完善管理机制,打造多方数字安全流通平台,建立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共享机制。再次,建立数字化的城乡社区精准化、多样化、规范化服务体系。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等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推动数字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在支撑层面,一方面构建和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强化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推动国家级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做强全球IPv6测试中心广州实验室,助力实施“万物互联”工程。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生活服务设施智能化水平。  

另一方面,完善城市全面数字化空间布局。打造数字孪生城市,使其成为认知城市规律、完善城市规划、改造城市空间、运营城市事务的强大助手。首先,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深入研究广州21条产业链的产业特点、空间布局,建立数据赋能跨产业链的资源共享、创新协同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各区把握城市实施全面数字化战略新机会,面向国际前沿技术,提出新举措,着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级数字经济产业链发展新优势。其次,加快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布局。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城市社区和园区管理能力和水平,改善人们的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再次,以大数据、实时可视化、人工智能、智能车联等技术融合各种交通应用场景,打造智慧城市交通和地理信息空间,为智慧出行提供实时在线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张振刚)

编辑 李志颖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