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令人向往的美丽侨乡

南方+

1

(视频|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岸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令人向往的美丽侨乡,时长共10秒)

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岸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令人向往的美丽侨乡

南海之滨,“小小联合国”五丰村芳草烂漫、鸟语花香,散发着“悠悠异国情”;田野之上,“世界文化遗产”碉楼与村落错落点缀其间,强亚村的“美丽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凌云塔下,启超故里陈皮飘香,茶坑村农户“以柑圆梦”,家家户户奔康致富……踏足侨乡大地,山川湖海亮点纷呈,乡村美景串珠成链。

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江门将活化利用好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图为新会小鸟天堂。黄永照摄

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江门将活化利用好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图为新会小鸟天堂。黄永照摄

近年来,江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侨乡特色,大力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了新步伐。

近日,江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岸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江门市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建设令人向往的美丽侨乡。

夯实基层党建

全面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南方日报:在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下称《条例》)压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方面,江门有哪些主要做法?

陈岸明:近年来,江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推动《条例》在江门落地生根。连续五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获评“好”最高等次,连续三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连续两年在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连续两次在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获“优秀”等级、总分位列第一。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乡村振兴重大责任。成立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市四套领导班子成员及市两院主要负责人定点联系督导1个涉农镇(街),亲自挂点包村、包干重点项目,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和镇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职责。加强监督考核,全市各级及有关部门设立工作专班,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二是夯实基层党建,全面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深入实施“头雁”工程,落实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选派13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重点村担任第一书记,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三个一肩挑”,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和“亿元保障计划”,累计落实基层党建经费22.6亿元,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轮训农村党员、第一书记超10万人次,创建党建引领示范点333个,以党建活力激发振兴动力。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人才保障方面,实施镇(街)“人才强基工程”,深入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2018年以来累计培育各类乡村人才超3.5万人。财政保障方面,市、县两级坚持每年在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拿出5%—10%用于推动乡村振兴,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46.02亿元。用地保障方面,2018年以来累计安排超3550亩用地计划指标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

发展美丽经济

持续建设“醉美江门100村”

南方日报:江门是著名的“中国侨都”,有着美丽广阔的农村地区。接下来,在建设美丽乡村特别是美丽侨村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

陈岸明: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美誉,一直以来,广大侨胞积极支持家乡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江门涌现岭南水乡石板沙村、碉楼村落强亚村、启超故里新会茶坑村等一批中国美丽乡村,在2021年“广东十大美丽乡村”系列活动网络投票中,京梅村、五丰村位居“美丽侨村”前两名。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侨都独特资源优势,全域推进美丽侨村建设,唤起广大华侨华人共同记忆和浓郁乡愁。

江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图为“美丽侨村”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江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图为“美丽侨村”台山市海宴镇五丰村。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一是全面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优化提升村庄规划,把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乡村建设全过程,打造富有侨乡韵味的现代化美丽乡村。编制农房建设图集,规范推进农房管控,建设富有岭南特色的侨乡民居。活化利用好古村落、古民居、古祠堂、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宝贵资源,留住乡土记忆。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建设美丽圩镇,确保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10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完善农村道路、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更充盈更实在。

二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加快农民富裕富足。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乡村风貌保护,培育白沙茅龙笔、东艺宫灯、新会葵艺等一批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建设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精心打造高品质生态度假区、精品民宿、乡村酒店,擦亮江门市“世界名厨之乡”称号,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港澳资本、侨商侨资参与美丽侨村建设,持续推进“醉美江门100村”,建设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农民安居乐业。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半篇”文章,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证。加快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增强村民自治能力。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快开展市县镇村四级文明联创,更好实现基层善治。

农业产业集群化

拟打造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园

南方日报:江门是农业大市,如何因地制宜加快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陈岸明: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海鲜铺子”,2020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建设“1+10+27”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形成了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认证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江门是承担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战略性产业等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任务的核心城市。接下来,我们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着力稳产保供,进一步巩固提升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集群优势地位,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一流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一是推进特色化和集群化发展。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行动,力争六大产业到2023年实现全链条总产值倍增目标。加快推进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大湾区(江门)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建设,谋划建设RCEP陈皮和鳗鱼采购交易中心,推动农业产业要素集聚,到2025年新增2—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与食品产业、物流运输业、餐饮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大湾区“中央大厨房”预制菜产业园,架起“江门后厨”与“湾区餐桌”之间的桥梁。实施江门种业振兴行动,谋划建设广东(江门)现代种业产业园。

江门谋划建设RCEP陈皮和鳗鱼采购交易中心。图为新会陈皮标准化加工车间。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江门谋划建设RCEP陈皮和鳗鱼采购交易中心。图为新会陈皮标准化加工车间。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二是推进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加快建设“农业特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改革试点,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积极招引全国乃至全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农业产业总部经济,确保2025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超80家。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做大做强“侨字号”农业知名品牌,打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三是推进数字化和多元化发展。打造5G智慧农业科创园,建设农业重点产品大数据平台、区块链溯源和冷链物流体系,推动优质农产品便捷进入大湾区乃至国际市场。高标准建设渔港经济区,打造“海洋牧场”,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产业示范区。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机械产业。培育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康养、农村电商、数字农业等乡村经济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江门市乡村振兴成绩单

连续五年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的最高等次

连续三年在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获粤西片区第一名

连续两年在粮食安全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分别位列第二名和第一名

连续两次在全省“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并获总分第一

●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圆满完成省级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

●全市1056个行政村100%实现干净整洁,建成一大批岭南特色美丽乡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3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示范点18个,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1个、美丽乡村精品线路3条、特色名村5个

●创建1个国家级、10个省级、27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禽蛋、茶叶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

●培育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全省最多,创建“粤字号”农业品牌124个,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45个,登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6个,数量居全省前列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成果转化率超5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走在全省前列

●培育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26家,建成省级“菜篮子”基地25家

【南方日报记者】潘晓晨 黄烨倩

编辑 邹关琳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