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高要年味——煎堆辘辘,金银满屋!

高要发布
+订阅

“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祀先祖及馈亲友者也。”——《广东新语》

煎堆在广东的地位,犹如北方人过年时的饺子,是每家每户过年礼盒里的扛把子,故有“年晚煎堆,人有我有”之谚语。

过年食煎堆,也成为了广东人特别是高要人流传至今的过年风俗之一。每年过了腊八,在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张罗起做煎堆等年货了。

今年,市民成叔早早地做好准备。这不,一大早,他就端出了做煎堆的材料,摆满了一桌:新鲜的绿豆、糯米粉、冰片糖、芝麻、花生油……一斤糖,一斤绿豆;一斤糖,三斤糯米粉,这是煎堆制作达人成叔心目中制作煎堆馅料和粉皮的最佳配比。“选择冰片糖可以让油炸出来的煎堆色泽更加金黄。”手不停,嘴也不停,成叔热心地向我们介绍着他的煎堆制作心得。

这边厢,经过一夜浸泡的绿豆,在慢火的熬煮中散发出满屋的豆香味。

那边厢,成叔也在厨房的另一头忙开了:把糯米粉倒入盆子里,加入糖水搅成面团,水不能放太多,用手揉搓成软硬适中即可,和好的面团得用保鲜袋包起来,因为冬天天气冷,糯米粉容易变硬,和好的糯米粉揉成粉皮后,包上绿豆馅料,粘上白芝麻,圆滚滚的煎堆仔初步成型。

一口锅,一个火炉,一双筷子和一个漏勺,炸煎堆用到的工具极其简单,但要制作得好却又极考经验。倒油入锅至三分满,点火加温,成叔再拿起筷子沿着边边伸进油锅中,观测到筷子边缘冒油泡,马上又不慌不忙地关小火。

“开锅了!”成叔沉着地依次放入圆滚滚的面团,轻巧地翻炸起来,用筷子和漏勺不停地翻转碾压,这是为了让煎堆受热均匀,成品色泽匀称,呈现出圆满的形状,体现出“团团圆圆”的良好寓意。手不忙、脚不乱,等待煎堆成品的过程,往往就是一家子人围坐一起,道收获、话来年,叙亲情的时刻了。

时间在谈笑中流淌,受热后的煎堆如同充了气的气球,不断地膨胀到原来的2-3倍大,金黄圆润的面球在油锅中翻滚着,糯米粉特有的香味“热气腾腾”窜出窗口,门前屋后满巷子里跑了开来。有乡亲寻味而来,未到家门口,声音就已经传到屋里头:“成叔做煎堆了么,今年的年景不错吧。”,在邻居们的家常闲谈中,煎堆就要准备起锅了。

成叔满意地点点头,用筷子敲了敲锅里的煎堆,侧耳听着锅里传来“噗噗”的回应声,“今天的煎堆,肯定好酥脆”。

第一锅煎堆,出锅了。

盛放煎堆的竹簸箕也很讲究,铺上了一层晚造水稻的新鲜秸秆,除了能吸附煎堆本身附着的油,还能让煎堆吃起来多一份稻香味。轻轻咬一口煎堆,外皮酥脆软糯,芝麻和馅料清香混合,几种常见食材的结合,一刹那就占据了味蕾,让口腔充盈出新的美味。

多年制作煎堆的经验,早已融进了成叔的血脉中,熟能生巧的动作也早已形成了肌肉记忆,短短10来20秒,成叔就能做出一个成品来。在他耐心的指导下,如今年轻的下一辈也鼓捣着学起家乡的手艺来。老爷子佳伯说,以前生活条件不好,只有富裕人家才做煎堆。现在,连年轻一辈也会跟着一起做,每年春节,一大家子贴春联,做煎堆,走亲访友,其乐融融。忙碌过后,蒸上些煎堆,再配上裹蒸、萝卜糕等,泡上一壶红茶,那舌尖上的美味,让人留存在心头。

煎堆在农村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美好寓意。表面洒满芝麻,寓意家庭圆满、开枝散叶;饱满的煎堆像金元宝,正所谓“煎堆辘辘,金银满屋”,寓意生活富有富足。春节期间,村民在团年、开年、拜年等重要日子,一直有做煎堆来祈福的习俗,逢年过节,大家都喜欢把煎堆摆上案头,就连远赴国外的华侨,也总挂念着家乡的味道,想方设法让亲人捎去家乡的煎堆:那不仅是孩时记忆的味道,更牵连着大洋彼岸独有的家乡情怀。

据《高要文史》记载,煎堆最开始是以茶果的形式出现在高要西南地区。高要的“茶果节”源于唐末,又叫“行村节”,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高要西南地区多数乡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初六或二月初二、初八、初十等日子,村里人会制作煎堆、油角、甜糕等茶果供奉祈福,保佑村里人丁安康,六畜兴旺。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乡土风俗慢慢流逝,但高要人对煎堆的热爱不仅没有消逝,反而多了一份浓浓的家乡情。

做煎堆费时费力,讲究技巧。但精明的白土人,已经把煎堆发展成了一盘生意。高要手信在旅游景点、市场的显眼位置,在街头巷尾某个不显眼的民房内,都有可能会飘出阵阵“煎堆香”,沿着宋隆河畔飘香逸远。如今的白土煎堆,已经成为了大众走访亲朋戚友必不可少的高要名牌手信。

赤子在外,胃之乡愁。煎堆纵使不如珍馐美馔能让人神经欣然,但却最是勾起游子的那份乡愁,一代传到下一代。逢年过节回家,走到村口就已经能闻到煎堆飘在空中的诱人香味,踏着青石板巷道,两耳满是“嗞嗞嗞”的煎炸声。

回想起小孩时代的自己,满眼期待地围在油锅前等待煎堆出炉,那是尘封多年也挥之不去的浓浓年味,这家乡独有的味道,正是赤子童年最深处的记忆。这一口酥脆软糯的煎堆,寄托着游子对家乡的热爱,那是家乡的味道,是新年的味道,是爸妈的味道,也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气气的美好味道。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们都善于用食物缩短心与心的距离。能够真实体会“味道”的,不仅是我们的味觉,还有我们的心。那甜甜糯糯的,不也正是生活的味道么?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吕毅、诗茗、宇丹

视频制作:家彬

编辑:黄绮雯

二审:王汉文

三审:王雄伟

高要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制作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