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湾区诗歌会”视频征集活动颁奖典礼暨优秀作品展演活动在广州岭南活力非遗艺术馆举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小学生用朗读、歌唱、配舞、作画乃至演武的方式,为古老的诗歌赋予新的活力,掀起一股诗意浪潮。
以诗为桥,增进湾区少年文化自信
据悉,该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南方+、N视频主办,南方少年文学院联合主办,面向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内在读小学生,征集诗歌主题的视频。
活动自9月在南方+APP以及N视频上线以来,共收到投稿视频作品2000余个,活动点击量超过300万,点赞近百万,吸引了全省近500所学校参赛,众多大湾区的孩子在这个诗意的平台上挥洒自己的灵感、激情与创意。
经过专家评委的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100名,以及网络人气奖及最佳/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我们希望,通过少年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在粤港澳大湾区少年群体中搭建起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同时以诗为志,促进粤港澳少年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情怀。”主办方介绍,本次诗歌会上,无论是古典诗词,抑或是现代诗歌,或者是自己原创的诗歌作品,均有所呈现。“活动更加看重的是孩子们的创意与灵感,鼓励大湾区的小学生对诗歌进行各种花式创新表演,也收获了满满的惊喜。”
投稿作品中,除了常见的诗歌朗诵以外,还有传统吟唱、古诗新唱、以诗作画、吟诗起舞、以武配诗、诗歌微电影等。许多小学生不仅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别具匠心,在衣着打扮上也别出心裁。除了正装外,还有人身穿汉服,或者是戏服,只为让自己融入诗歌的角色中。
形式多样,孩子们自由挥洒艺术灵感
活动现场,许多获奖作品的演绎令人惊叹不已。来自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的徐宝珞,用沙画表现原创诗歌作品《丰收组诗》,将诗歌的意境揉入一幅幅精妙的沙画中;来自广州市万松园小学的陈炜谦,则用舞蹈与绘画的形式解读岳飞著名的《满江红》,获得满堂喝彩。
本次活动还收到了几名汕头市特殊实验学校脑瘫班的学生投稿。“身为脑瘫儿童,参加这样的活动,背后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该学校的教师杨钰冰介绍,脑瘫孩子在肢体形象、语言表达上,或多或少存在缺陷和障碍,如无法站立、不能做幅度比较大的肢体动作,乃至口齿不清等。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自信心,学校为他们开设了表演兴趣班作为第二课堂。“通过湾区诗歌会的平台,孩子们一样能展示自我风采!”杨钰冰说,这次有5名学生获奖,他们都非常高兴,感谢主办方为孩子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
满满正能量的“湾区诗歌会”,获得了评委、学生和老师的极高评价。评委之一、广州市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负责人陈玉萍表示,“湾区诗歌会”中,孩子们的选题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多姿多样,让人充分感到现代小学生思维的开阔性,以及卓越的才华。佛山环湖小学的莫岱妮在本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她告诉记者,其从小就非常喜欢诗歌,这次她投稿的作品是诗歌朗诵《中国,你的名字叫无畏!》。在作品中,她将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融入,能够获得观众与评委的认可,她感到特别满足。
在广州市第三实验小学的教师岑宇君的组织下,班上的学生共获得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可谓是本次活动的“最大赢家”。她表示,学生们在参加投稿中,结合自己的特长,用配乐、微电影、吟诵、书画等多种形式展现优秀诗歌作品,不仅能力得到锻炼,精神世界也更加丰盈,而且也大大提升了学习诗歌的热情与兴趣。
【记者】黄楚旋
【通讯员】杨林清
【摄影】仇敏业 部分由主办方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