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对接驻镇帮镇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近日,有19年技术服务经历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吴锦铸高级实验师携食品学院蒋卓、陈佩、张媛媛等专家团队,分别前往连平县内莞镇,和平县下车镇、阳明镇以及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及技术服务,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河源分院院长郑丁科、办公室主任夏杰参加了此次活动。
专家团队到各乡镇调研时,分别听取了各乡镇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技术需求。
在内莞镇,镇领导和驻镇工作队介绍说:目前全镇三华李种植面积约1300亩,年产量超过750吨,李树遍布内莞镇横水、莞中、小洞等行政村,总产值近870万元。镇域内现有三华李生产示范基地 2个,三华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该镇的三华李种植有多个品种,有口感佳的,也有酸涩难吃的,种植规模小,急需学校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努力将三华李产业发展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
团队专家吴锦铸表示,随着各地三华李生产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鲜销市场饱和乃至过剩,采后加工显得更加重要。这既是三华李种植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采后减损增值,建立现代水果产业化经营体系,保证果农增产增收的基础。
华南农业大学有先进实用、工艺成熟的三华李综合加工技术,可一果多用,生产果汁、果酒、果脯等产品。同时,利用学校多学科优势,可在品种优化、种植提质,保鲜与加工等方面提供全产业链的技术服务,为内莞镇三华李制定质量安全标准,促进内莞镇三华李产业优化升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会后专家团队还到该镇的三华李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在下车镇,专家团队听取了镇领导介绍下车镇农产品种植的基本情况。驻镇工作队向学校专家团队详细咨询了科技特派员服务内容并就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当地猕猴桃、蓝莓等种植大户提出了具体的技术需求。专家团队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特别是农产品种植及保鲜与加工等问题都一一进行了答复,表示后续在前期对接服务的工作基础上会踏踏实实为下车镇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并利用华南农业大学多学科优势,解决下车镇农业生产问题,助力下车镇农业产业发展。
在阳明镇,专家团队同和平县相关企业负责人一起听取了该镇领导以及驻镇工作队介绍该镇目前的产业情况以及技术需求。团队也向阳明镇政府介绍了专家团队的基本情况以及乡村振兴工作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经验。双方围绕阳明镇的农业产业发展、驻镇帮扶工作情况进行交流,认为可通过公司加农户方式带动合作社和农户种植猕猴桃、百香果以增加收入。
专家团队除了到乡镇对接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外,还前往了位于阳明镇的广东聪明人集团有限公司和和平县东森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服务。据悉,吴锦铸团队2003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与在阳明镇的广东聪明人集团有限公司、和平县东森堂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及广东林海农夫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指导企业规划建厂、设备配置、产品研发、生产及质量安全控制等。3家企业生产的猕猴桃、百香果等果汁饮料均由吴锦铸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持,指导生产。
吴锦铸带领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团队深入河源乡镇以及企业进行调研,对接服务“三农”工作,是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科技特派员到河源开展技术服务的一个缩影。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发展大战略的逐步推进,以及河源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工作,相信未来学校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加入河源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河源,为河源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记者】张秀娟
【通讯员】夏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