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案例】
杨女士,55岁,高血压病史多年,平素易紧张,经常睡眠不好,头晕头昏沉,口干不适,平素服用厄贝沙坦、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血压仍偏高,波动在143~163/88~104mmHg。
当地医生建议增加降压药物剂量或种类,杨女士想通过配合中医治疗把血压降下来,经过多方询问,遂于今年5月至邹教授门诊就诊。
刻诊:形体适中,平素易紧张,头晕头昏沉,睡眠不好,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时有胸部憋闷,呼吸不顺畅,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经常口干想饮水,食欲尚可,大便正常,夜尿每晚2-3次。舌淡暗,苔薄白腻,滚动脉,左关脉外移,双寸上脉。血压:143/88mmHg,心率:68次/分。
邹教授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诊断其为高血压2级(中危)。中医方面,患者脉象为滚动脉,左关脉外移,双寸上脉,舌象为舌淡暗,苔薄白腻。邹教授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通过经脏辨证,考虑其六经病位在少阴、太阴、少阳,脏腑病位在心、肾、脾、胃、胆,辨证为心肾不交,痰湿中阻,少阳郁热,治疗当交通心肾,祛湿化痰,清热解郁,方用归一饮、小柴胡汤、桂甘龙牡汤、小补肾汤加金盏银盘等治疗,西药继续服用,并嘱托患者稳定情绪,改善睡眠,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饮食清淡,以利于降压。
经过三个月治疗,二诊:患者精神可,间中仍有头晕、口干,腰痛减轻,间中少许胸闷,睡眠较前改善,舌淡暗,苔白腻,脉滚动,双侧寸上脉较前稍减,左寸脉弱。测血压:147/95mmHg,心率:78次/分。邹教授四诊合参,考虑患者目前存在收藏之力不足的问题,遂将归一饮改为观复汤,另根据患者头晕,口干,左寸脉弱的表现,考虑为火不生土,中焦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滞气机,清阳不升,津液不能上乘,故见头晕、口干,而且痰湿郁久化热,灼伤阴津,亦可致口干,遂在原方基础上加葛根以升清阳止晕,清热生津止渴,加猪苓通利三焦水道,利水祛湿不伤阴。中药处方14剂,西药续服,并配合平衡针针刺双太冲、太溪,生活方式调理同前。
两周后复诊,患者暂无头晕,睡眠、腰痛较前改善,间中少许口干,间中胸闷,舌淡嫩,苔薄白水滑,脉滑紧,双寸上脉较前稍减,左寸弱改善。近期血压有波动,刻诊血压:163/104mmHg,心率:81次/分。邹教授结合脉象,考虑患者目前体内水湿内停较甚,遂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泽泻,并加大猪苓用量以加强利水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去。余治疗方案同前。
再过两周后复诊,患者无头晕,睡眠较前改善,无腰痛,口干减轻,无胸闷,舌脉大致同前。刻诊血压:145/100mmHg,心率:76次/分。继续守方续服14剂。
今年12月初复诊,患者无头晕,睡眠尚可,偶有干咳,夜间加重,少许口干,无胸闷,夜尿每晚1-2次,近期血压平稳,舌淡暗,苔薄白腻,脉滚动,双寸上脉较前减轻,左寸弱改善。邹教授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脉,考虑水湿已去大半,目前应加强养阴清热,遂在上方基础上去猪苓,加乌梅、皂角刺,并加大生地用量加强养阴清热。中药处方14剂,西药及生活方式调理同前。
两周后复诊,患者经过邹教授中医治疗,配合每天晒2~3小时太阳,适当运动,目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血压平稳,无头晕胸闷,睡眠正常,无明显口干,无腰痛,夜尿减少至每晚1次,舌淡暗,苔薄白,寸上脉较前减少。就诊时体重从55公斤减少至53公斤,近两周血压控制在108~120/70~80mmHg,心率70~83次/分。邹教授经过评估后认为,患者目前降压药物可以减少服用,遂将口服降压药改为拜新同30mg qd,中药守上方续服14剂,并嘱患者继续多晒太阳,加强体育锻炼,以利于维持血压平稳。
【专家讲解】
邹教授指出,血压高反复波动,治疗上要找准病根,要注重个体化,多方面综合调理有助于控制血压。
本例高血压患者,平素易紧张,经常失眠是其血压反复波动、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患者形体适中,绝经期后中年女性,平素易紧张,经常失眠,平素多烦劳,缺乏运动锻炼,初诊时脉象为滚动脉,左关脉外移,双寸上脉。
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通过中医经脏辨证,当属心肾不交,痰湿中阻,少阳郁热。患者阴血亏虚,虚火内生,心神被扰,故见失眠,入睡困难,睡后易醒;痰湿中阻,津液不能上乘,故见口干欲饮水。肝阳上亢,虚火上扰清窍,故见头晕头昏。少阳郁热,枢机不利,胸中气机不畅,故见胸闷、呼吸不畅。肾阴亏虚,腰府失养,故见腰部酸痛、劳累后加重。阴损及阳,肾阳亏虚,肾失固摄,故见夜尿频多。
治法上应交通心肾,祛湿化痰,清热解郁。配合平衡针针刺太溪、太冲,以补肾水,泻肝火,滋水涵木,平肝潜阳。其中,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位于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对于突然血压升高的患者,常用针刺太冲穴的方法来降压,针刺手法以泻法为主,为中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如此操作降压效果好。邹教授指出,本例患者在经过交通心肾治疗后,使水火既济,睡眠改善,血压仍波动,通过加用泽泻,加大猪苓用量以加强利水湿,减轻体重后,血压逐渐正常平稳。
治疗高血压时要多关注患者的睡眠,睡眠不好时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同时要多鼓励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多晒太阳以激发人体的阳气,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高血压属于慢性病,血压太高时,需要服用降压西药,如果能配合适当中医调理,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睡眠情况,减轻体重,将会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
影响血压居高不下的生活因素有哪些?
1. 高钠、低钾饮食
高钠、低钾饮食是我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INTERSALT研究发现,研究人群24小时尿钠排泄量中位数增加2.3g,收缩压/舒张压中位数平均升高5~7/2~4mmHg。
高钠可使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加,以致血压升高。
高盐低钾饮食使内皮细胞NO的产生减少和生长因子β的释放增多,使血管平滑肌增生、基质胶原纤维增生,使血管壁僵硬和重塑,抑制血管舒张,使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参与高血压的形成。
2. 吸烟和过量饮酒
吸烟会使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可替宁等化学物质会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目前吸烟者和已往吸烟者罹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不吸烟者的1.60倍和1.32倍。
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男性41~60g,女性21~40g)和有害饮酒(男性60g以上,女性40g以上)。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收缩压下降3.31mmHg,舒张压下降2.04mmHg。
3. 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和肥胖
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经常去跑步,或做其他的体育锻炼,体重减下来了,血压也跟着下降了,有些患者的降压药的剂量甚至都可以减少服用,也能使血压平稳。
因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规律运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动脉僵硬程度,从而对血压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一项研究表明,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体重每增加10kg,收缩压就上升3.0mmHg,舒张压上升2.3mmHg,可增加12%冠心病和24%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4. 精神紧张,睡眠障碍
长期精神紧张、失眠也与患高血压风险的增加有关。
很多高血压患者,会经常发现自己情绪一激动,心跳一加速,血压就会升高;晚上失眠,睡不着,第二天血压也会升高。
精神压力所致高血压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自主神经功能、炎症反应、5-羟色胺、氧化应激、基因、一氧化氮调节异常等有关。
失眠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过度觉醒假说和3P假说(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均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有关。情绪激动,经常波动不稳定,容易造成人体肝气郁结,日久就会化火,耗气伤阴,造成阴虚阳亢,血压就会升高。失眠,多为心火旺,心神不安所致,火为木之子,子病母不安,导致心肝火旺,造成阴虚阳亢,血压升高。
保持情绪稳定,合适的睡眠时长,高质量的睡眠不仅能保持身体机能,还能预防高血压,避免血压波动,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其他慢性病。
生活中如何避免血压波动,精准平稳降压?
1. 低钠高钾饮食,戒烟限酒
长期高钠低钾饮食的高血压患者,要改变饮食习惯,以低钠高钾饮食为主,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g,多进食高钾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者,建议不吸烟,彻底戒烟,避免被动吸烟,不饮酒或限制饮酒。
2. 加强体育锻炼,晒太阳,减轻体重
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者需要增加运动量,适当运动肢体,能使气血流通,柔和筋骨,安养精神;体重过重者需要减轻体重。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练习气功、八段锦等运动,效果良好。邹旭教授经常建议前来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要适当坚持运动,每天慢跑20分钟,以微出汗为适度,有助于加快人体代谢,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建议所有超重和肥胖患者减重。体重每降低10kg,收缩压可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2.3mmHg,推荐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BMI:18.5~23.9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85 cm)。
控制体重,包括控制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和行为干预。减重计划应长期坚持,建议将目标定为一年内体重减少初始体重的5%~10%。
此外,平常少晒太阳者,建议经常晒太阳,以促进气血流通、振奋人体阳气,阳气得到激发和振奋,有助于推动人体气血运行,血液在人体血管内运行通畅,有助于血压下降。
现代研究表明,晒太阳可扩张四肢皮肤血管,确有轻度降压作用。可采用邓老“午间散步采阳法”,此法时间一般选择在午饭前11:00~12:00这个时间段内进行、具体以感觉身体温暖舒适、微微出汗为度,注意不能在烈日下暴晒,晒太阳前后要注意饮点温开水。
3.稳定情绪,远离失眠
情绪易紧张波动者,要注意稳定自己的情绪,使肝气舒畅,避免肝阳上亢,从而有助于降压。
经常失眠者,要注意使自己的心情平稳,避免急躁焦虑。
邹教授建议失眠者可以常按摩涌泉穴和劳宫穴,从而使心神安而易入眠,有助于降低血压。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