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今年23岁,是一名警察,感到腰部活动受限、弯腰痛疼、腰骶部痛疼不适反复发作已有三年余。近半年来,疼痛发作越来越频繁,一周前进行负重训练后,腰部活动受限疼痛加剧,以腰骶部最为严重。在外院检查MR显示腰椎2/3、3/4椎间盘轻微膨出,以椎间盘膨出予以针灸、理疗同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治疗,小徐来到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部就诊,周志辉医生接诊后为其进行详细体查:腰部压痛阴性,直腿抬高試验阴性,右侧骶髂关节处压痛强阳性,骨盆挤压试验阳性,骨盆分离试验阳性,“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周医生以骶髂关节错位为诊断,运用林氏正骨推拿为其治疗后,小徐感到腰部活动自如,弯腰痛疼以及腰骶部症状消失。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关节面构成的,为凹凸不平、互相嵌插的耳状关节面,关节囊紧张,并有许多坚强的韧带包裹,活动范围极小,是人体躯干向下肢传递重量与支撑的关节,而双足或两侧坐骨结节所受的外力,也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到躯干。
骶髂关节半脱位,分急性与慢性两种,可单独发病,也可因其他伤病而并发或就是该病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诊断和治疗中常常被忽略,或误诊、漏诊。
骶髂关节错位的症状表现
若脱位关节未被矫正,可长期遗留腰骶部疼痛或坐骨神经痛麻等症状。有的则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病症(如月经不调,尿频、尿急、遗尿、阳痿等)且久治不愈。实际上根源多为骶髂关节半脱位致骨盆扭转/倾斜,使盆内脏器及所支配的神经血管受到压迫或牵拉,一旦骶髂关节错位纠正,骨盆位置恢复正常,许多内脏病变亦随之得到缓解。
骶髂关节错位的成因
急性骶髂关节损伤多由外伤所致,如弯腰搬取重物时姿势不当;跌倒时臀部着地;肩担重物时突然失足等,身体失去平衡,重心突然转移,身体来不及适应而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根据受伤的姿势与外力的作用方向,可造成骶髂关节向前或向后错位。
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
前错位:发生于下肢伸髋屈膝的位置上,如剧烈奔跑、跳远或劳动中一腿伸髋屈膝,用肩推重物时,大腿前部的股四头肌强力收缩向前猛力牵拉髂骨,同时由于同侧骶髂关节后面韧带的作用,使骶髂关节向后旋转,导致髂骨向前下错位。
后错位:发生于下肢屈髋伸膝的位置上,如跨越沟壕、弯腰搬取重物时,大腿的后部肌肉强力收缩,牵拉髂骨向后,躯干、脊柱及骶骨向对侧前方旋转时,导致骶骨向后上错位。
引发骶髂关节错位的因素
① 外伤、劳损、产后、风寒湿侵袭、先天因素。
② 继发于其他疾病及损伤。
如: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椎管狭窄、骨质增生、盆内脏炎症等(需排除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肿瘤侵犯等)。
如何鉴别骶髂关节错位
• 一侧腰骶部疼痛,重者患肢不敢着地、负重及站立,行走困难。
• 坐位时患侧臀部不敢着力,常以健侧臀部着床。
• 患肢保持屈髋屈膝位,翻身困难,腰骶部痛,或可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痛或麻。
• 鞍区症状,腹股沟部及内收肌群痉挛性疼痛,其他内脏表现(如痛经、阳痿等)。
• 压痛(关节部、梨状肌、坐骨神经行程、内收肌群)。
• 髂后上棘不等高、腰骶三角不等腰、髂嵴不等高、下肢不等长、腰椎侧弯等。
• 患侧骶髂关节处明显压痛,骨盆分离试验,“4”字试验及床边试验阳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