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东南亚最大连片对虾基地,“廉字号”新招牌打响!

湛江政法
+订阅

当前,湛江市正大力实施“海洋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廉江坐拥东南亚最大连片对虾养殖基地,有着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占湛江市1/6以上的“底气”。

一边是星罗棋布的虾塘,每个约25亩连缀相属成片;另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海水,与远处蔚蓝的天空合为一色。郭龙碧 摄

近年来,廉江深入实施对虾养殖产业人才发展项目,推动对虾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再创廉江海洋产业新名片,一起来了解一下。

吃下“定心丸”

成立专班,选派骨干送技术

为推动该项目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廉江市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决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督导调研项目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在项目实施单位廉江养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项目实施工作小组,选派3名对虾养殖技术骨干人才,常驻廉江市海洋产业人才振兴项目基地(营仔镇龙营围对虾养殖基地),实时跟踪记录对虾养殖示范虾塘“试验田”相关技术数据并反馈给专家团队,为技术研究奠定扎实的数据基础。

建好“加油站”

打造三个平台支撑养殖产业发展

廉江市海洋产业人才振兴项目基地通过改造升级,已基本建成对虾养殖示范虾塘、对虾养殖产业实验室、对虾养殖人才培训室三位一体聚才平台。

聚焦打造养殖“试验田”样板,在廉江市海洋产业人才振兴项目基地专门圈划约50亩的虾塘作为对虾养殖示范虾塘,依托专家人才力量进行对虾养殖技术试验和鱼虾混养一体化实地研究,探索解决细菌感染引起的对虾死亡等问题,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在总结“试验田”经验的基础上,摸索一套符合廉江本地环境特点而又行之有效的科学养殖技术体系。

聚焦提升养殖技术“含金量”,打造对虾养殖产业实验室,将实验室规划成三大功能块:病毒检测室、细菌培养及鉴定室、水质分析室,解决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分析和病原体检测难题。

聚焦建立养殖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养殖人才培训室,针对对虾养殖水质改造、种苗培育、病害防治等环节开展培训,促使对虾养殖主体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

按下“快进键”

引进高水平对虾养殖团队

廉江市通过“搭桥牵线”柔性引进了一支广东海洋大学高水平对虾养殖团队,该团队专家成员共计7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4名,团队成员各有专长,专业特长覆盖对虾养殖各个环节的方方面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技术研究试验上,广东海洋大学对虾养殖团队依托对虾养殖示范虾塘“试验田”开展的银鼓鱼与对虾混养生物学相关研究、用蛭弧菌进行虾苗中间培育研究、土塘生物絮团养虾技术初步研究、急性肝胰脏坏死综合征(AHPNS)研究等技术研究取得较好的效果。

开通“直通车”

引进专家,多方联营

建立“农村科技特派员”机制,在廉江市海洋产业人才振兴项目基地揭牌成立了廉江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导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进企业、进合作社、进养殖户,把“试验田”养殖技术辐射推广到基层一线。

建立“专家+基地+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多方联营机制,整合专家团队人才资源,对虾养殖示范基地示范虾塘、培训室平台资源,以及廉江市养虾集团有限公司龙头企业资源,对接联系廉江市对虾养殖企业、养殖户,组织开展对虾养殖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活动,推动对虾技术培训推广服务对象和范围“全覆盖”。

建立“帮传带”立体式人才传导机制,推行“师徒结对”“一对多”的培养方式,选拔廉江市养虾集团有限公司三大养殖场等的养虾高手组成对虾养殖精英小组,将龙营围虾塘按照面积规模和养殖户数量等划分养殖网格片区,每个片区设置广东海洋大学对虾养殖团队成员(第一梯队)、对虾养殖精英小组成员(第二梯队)、养殖技术工人、养殖户(第三梯队)“帮传带”结对学习小组,通过“一带二”“二带三”方式,辐射推广对虾养殖技术。

下一步,廉江将依托专家教授“智囊团”技术凸显“效益”价值取向,由点及面,辐射至整个廉江对虾养殖网络,以人才智力为支撑、以技术示范为引领,促进廉江市海洋产业迈向新台阶。

END

来源:廉江发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