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乘坐珠江船务“东方之珠”号游船从红磡码头出发,维多利亚港绮丽多彩的霓虹夜景尽收眼底。航线穿越的美景背后,一家港航企业近六十载奋斗史徐徐展开。
1962年成立的珠江船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江船务”),起初由5万元注册资本起家,经过近60年的发展,已经由一家单一的船舶代理公司发展成为深耕“水上经济”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香港珠江船务大厦
珠江船务运营着粤港澳三地49个客货运码头、72条优质水上客货运航线,自营及代理各类船舶211艘,营运车辆超800台。大湾区跨境及香港本地客运业务拥有超37000个载客位,年均客运量超过2000万人次。港口及仓储物流业务设立境内外货代营销网点38个,运营香港特区政府公共装卸区11个泊位,现代化高品质物流仓储面积超过44.5万平方米,跨境电商、冷链仓储、高端综合物流业务齐驱并进,构建起以港、航、仓为基础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领先的港航业务营运商,成为联动湾区“物流动脉”,促进区域发展的“水上”中坚力量。
此外,珠江船务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港航辅助业务。船舶修造业务基础实力强劲,海上供油业务服务覆盖大湾区,免税品贸易与供应、海事顾问、房地产开发、融资租赁等业务相辅相成。旗下珠江船厂是港澳地区提供24小时全天候船、机、电综合维修服务的船厂,具备为船舶消防、救生设备提供检测和维修服务资质;旗下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是亚洲地区致力于建造大型碳纤维商用船舶的制造商。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十四五”发展的新机遇,珠江船务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广辉表示,将坚决树立“打破传统思维,努力赶超跨越”的理念,以“五大战略”为抓手,实现由“航运为主”向“港航并举”的战略转型,升级传统航运港口物流业务,利用丰富的水运资源发力“港航联动”,发展多样化水上经济和复合型的“黄金水道+”产业,着力打造大湾区一流水上公共交通、全程物流服务商,争当“水上经济”业态领跑者。
助力构建湾区立体交通服务新格局,践行国企担当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对更加多元、更加立体的交通服务网络需求更加强劲。近年来,珠江船务从“水上”出发,依托水上客运资源,正在努力构建一个串联海、陆、空的多元立体交通网络及相关配套服务网络,为大湾区立体交通服务新格局的构建按下快进键。
如珠江船务在全球首创的直联客运码头与香港机场的“海天联运”模式,为公司建立起“空水联动”的发展优势,成为助力提升湾区互联互通水平的关键力量。
在此经营模式和战略引领下,珠江船务参与了香港国际机场旅客服务、运输服务等多个项目,进一步深耕“空水联动”配套服务;参建的广州琶洲客运口岸项目已基本建成,通航后将实现“广州检票、香港登机”的一站式出行服务,将“海天联运”服务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2021年珠江船务先后与广东省机场集团、深圳机场集团合作,粤港澳大湾区机场共享国际货运中心落地公司旗下南沙物流园,公司“海陆空”多式联运服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助力大湾区物流建设互联互通。
珠江船务南沙国际物流园
快速发展至今,以“水上交通”为基础的立体交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成为珠江船务立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的核心竞争力。从大湾区上空俯瞰,机场、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园区等交通枢纽被一条条水上航线紧密串联,珠江船务的发展正在实现更加立体的跨越转型。
能力越大,责任越重。作为驻港中资企业,在谋求发展的同时,珠江船务始终秉持责任与担当,依托自身业务优势,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并于2021年荣获“粤港澳大湾区最具品牌价值奖”,为大湾区繁荣发展持续贡献“水上”力量。
2020年,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珠江船务下属13家客货运公司在多次抗疫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疫情发生以来,公司水路转运滞留旅客和海外同胞累计4591人,13条“海外-香港-内地”专线累计输运有关物资及设备达800多吨,并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累计运输2680个隔离房屋及设施,还牵头为跨境船东向香港特区政府申请落实“防疫抗疫”补贴4800万港元。由于在抗疫期间的卓越表现,珠江船务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尽显国企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2020年,珠江船务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以“五大战略”为抓手,加速战略转型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十四五”发展新机遇,在立足主营主业的基础上,珠江船务继续谋求新的突破。公司提出,将以“五大战略”为抓手,围绕主营业务,深入推进“物流升级、水上公共交通、香港机场、科技港航、一带一路”等“五大战略”,构建港航联动新格局,加速战略转型。
在“物流升级战略”方面,珠江船务抢抓“双循环”机遇,正在构建以“港、航、仓”为基础支撑的大湾区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加大对仓储物流的投入,加快南沙物流园、江海码头、屯门仓码等项目建设,全产业链打造仓储物流新标杆。同时,公司还将优化港口布局,打造以南沙江海码头、珠海斗门港双核驱动,高明码头、三埠港、肇庆新港、清远港多点支撑的专业化、规模化港口格局,推动片区港口一体化整合。
打造高端仓储物流平台,珠江船务香港屯门新仓码投产运营
在“水上公共交通战略”方面,依托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项目,未来珠江船务将着力优化调整跨境水路客运资源,重点培育并调整优质资源到广州琶洲、深圳机场至香港市区、机场等增长潜力大的航线上,积极探索多元化、特色化的客运服务。同时发挥驻港企业优势,抢抓香港新一轮发展机遇,持续做强做优做大香港本地水上交通业务,不断增强民生服务能力和市场引领力,大力发展水上客运旅游,形成文旅业务发展新优势。
广州中心城区首个跨境水上客运口岸—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
在“香港机场战略”方面,珠江船务将积极融入香港机场生态圈,发挥在海天联运、仓储物流、旅客营运等业务领域积累的核心优势,在香港“机场城市”建设过程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培育新业务、增创新效益。更进一步集聚大湾区空运物流资源,为香港机场提供配套空运物流服务,逐步做强空运物流业务。
在“科技港航战略”方面,旗下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积极引入碳纤维建造生产线,建立碳纤维复合材料船舶生产基地,成为珠江船务谋求创新转型的一大缩影。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背景下,碳纤维客船具备优异的节能减排能力和安全舒适的性能,将引领广东高速客船的绿色发展新趋势。在此基础上,珠江船务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着力推进创新驱动、促进科技自立自强,以打造智慧港航为目标,加强碳纤维制造、5G、区块链等新技术与港航各领域深度融合,助力加速战略转型。
珠江船务首艘整船建造的碳纤维高速客船“海珠湾”顺利下水。
深耕大湾区,放眼览全局。作为广东省港航集团打造“一带一路”平台的重要支点,珠江船务未来也将抢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东盟RCEP发展机遇,依托在大湾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网点与资源,将“水上经济”业态积极向国际市场拓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全力争当大湾区“水上经济”业态领跑者。
【记者】李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