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广州增城荔枝树上种了名贵药材……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走进增城首个铁皮石斛种植示范推广基地——广东太子森林公园的荔枝林,只见荔枝林层次分明,荔枝树上附生着铁皮石斛,林下种植着药食两用的凉粉草。

这种“荔枝+”模式,把不同种类的植物——荔枝、铁皮石斛和凉粉草进行立体栽培,荔枝树下的阴凉小气候同时也为铁皮石斛和凉粉草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三种植物实现相容共生,均长势良好。

在荔枝树枝叶的遮荫下,树干缠绕的黑色细小水管每天喷雾半小时,以保持树皮湿润,为铁皮石斛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附生在荔枝树干上的铁皮石斛,纷纷从黑色塑料遮阳网中“探出头来”——开花、生长。

经过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李向林教授团队的精心管理,110棵荔枝树上附生的4500多丛铁皮石斛成活率达90%,茎叶青绿、粗壮,大小均匀,茎干长多达10-20公分。

“荔枝+”模式实现果药双收

这些在林下种植的凉粉草,在开花时节像紫色的波涛随风摇曳,让人仿佛置身于薰衣草花海里。

增城派潭凉粉草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既能制作凉粉,又能入药,但因土地费用占种植成本的1/3,凉粉草的种植规模大为减小。

李向林教授介绍,在荔枝林下种植凉粉草是凉粉草种植领域的一次创新,既能降低土地费用成本,又能增加果农的经济收入,还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果农使用除草剂,能够有效解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等问题。

不需要施肥用药就能通过在荔枝树干上附生、林下种植生长为原生态产品——名贵中药铁皮石斛和药食两用植物凉粉草,且不对荔枝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不改变荔枝的生长规律。

“荔枝+”模式最大特点为最大化地利用有限林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最大利用价值和种植物的最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不仅丰富了荔枝种植的内容和层次,而且形成林果、林药和林下种养的复合式、立体林业产业模式。

在某种意义上,这将会改变荔枝数千年的传统种植模式,为增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策划、摄影/ 凌云 文字/陈剑婷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