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收到25件议案

南方日报

1月12日上午,惠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审查委员会举行会议,依法对代表提出的议案进行审查。

出席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向大会提出议案。截至1月11日16时(即议案截止时间),大会秘书处共收到1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共25件,内容涉及惠州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其中,立法方面1件,财政经济方面3件,政法方面1件,城建环资方面5件,农村农业方面3件,科教文卫方面11件,社会建设方面1件。

在分组讨论会上,人大代表准备发言提纲。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在分组讨论会上,人大代表准备发言提纲。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根据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大会主席团通过的议案处理具体办法,对以上25件议案进行了梳理和审查。这些议案涉及面广、质量较高,充分体现了代表们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必将为惠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讨论研究,议案审查委员会认为,议案所涉及内容已经被纳入政府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建议不立大会议案,将代表联名提出的25件议案转为建议,交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有关组织、机关研究办理。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收到的代表建议181件,会后将由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按规定交有关机关和组织办理。

建议精选

杨择郡:

加强青年人才引进和就业扶持

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青年人才的重要性越发突出。市人大代表杨择郡建议,加强惠州人才引进和青年人就业扶持的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领导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以落实。优化青年人才引进和就业扶持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结合惠州实际,出台更多可操作、好操作的政策,例如给予住房方面优惠政策,实施青年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整合现有人才住房资源及新建、购买、租赁等方式市场化运营一批青年人才微公寓,供落户惠州的大学毕业生租住。

杨择郡还建议,拓宽招才引智渠道,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引进青年人才和优质项目,重点联系一批高校吸引优秀毕业生来惠州发展;积极吸引惠州籍在外就读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和在惠州就读的大学生留下来就业创业;坚持不懈在提高城市非物质吸引力上下功夫,打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吸引人才。

黄文霞:

加快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市人大代表黄文霞表示,绝大部分基层社区和农村目前仍未配备专业社工或心理机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尚存在“最后一公里”的有效延伸。

黄文霞建议,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引导公众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各镇(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村(社区)建设一批“心理文化驿站”;根据惠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试点工作经验,在社科领域设立研究课题,创新出满足当地民众心理需求的社会心理服务“惠州模式”。她还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库,对特殊群体及高危人群进行心理评估与跟进;探索社会心理服务网格化机制,根据民众心理健康大数据情况,构建社会心理服务网格化管理体系,设立“网格化社会心理服务专员”责任岗。

钟君安:

加快惠州“智慧城市”建设

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系统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是实现国家、社会、城市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市人大代表钟君安表示,目前市民体验感不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钟君安建议,设立惠州理工学院或在惠州学院设立“大数据学院”,培养大数据专业人才。这样既可以拓展惠州市高等教育资源,更能为惠州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与此同时,他建议,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建立惠州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形成自身较为完整的大数据核心产业链,壮大大数据产业;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市民体验感和参与度,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获得感。

刘奕华:

缓解疫情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历史问题显得更加棘手。”市人大代表刘奕华表示。他建议,政府牵头搭建“政银企”互动平台,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政策金融,把扶持中小企业作为政策支持重点,积极探索和深化政银企等多方合作模式。比如探索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政府牵头,通过建立覆盖各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精准对接。

刘奕华建议,政府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为符合要求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风险保证金等形式,降低小微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同时,完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风险补偿机制,更好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撑服务。

李欣彦:

探索开展“互联网+医疗”居家养老服务

市人大代表李欣彦表示,相对机构养老,绝大多数的长者选择居家社区养老,但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建议构建“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这种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以互联网为支撑、以智能监测为链接。

李欣彦建议,制定居家养老“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规范和法律法规:完善第三方平台的准入标准,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标准和收费规范,明确平台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主体责任等。她还建议,打造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I等技术,实现居家养老人群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医院+专业看护+互联网医疗+社区+家庭”居家医疗新模式,提供网上挂号、配备老年人智能手环、线上远程医疗健康指导等服务。

陈国强:

增强吸引力留住基层医疗机构人才

市人大代表陈国强表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原因、财政投入、人事政策及医疗人才培养周期长等各种原因,各县(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仍然面临各种严峻问题,大大制约了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陈国强建议,大力提升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尤其关注基层编外医疗人员待遇问题;出台针对本区域学子加入医疗人才培养项目,对当地医生放宽年龄;政府牵头组织基层医疗人才专项专场招聘活动,探索用好县招县管镇用及第三方购买服务等形式人才政策;建立区域医疗人才的培训提升制度,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临床进修及在职培训,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着力增加预防医学、公卫健康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生活上关心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其获得感、成就感,干部提拔倾斜优秀的基层干部,利用平台留住人才,增强基层吸引力。

【记者】罗锐 马发洲 蓝单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