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的钱排密码:高质量党建引领

南方+ 记者

“这里是‘中国李乡’,这里有‘山水双合’。”近日,这句话成为了人们心中新的信宜旅游印象。信宜市钱排镇李花谷-双合村风貌带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出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网红”打卡点。

“这里三、四个月前还是成片的三华李果园,转眼就成为了星级游客服务区,这速度,这成就,还真有点不可思议!”站在“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的村口桥头处,不少前来“打卡”的游人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山水双合’既是乡村振兴的信宜样板,也是钱排镇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牌。坚持党建引领是成就‘中国李乡·山水双合’的‘钱排密码’。”信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说。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党建引领 面山而兴

近年来,地处信宜市东部山区的钱排镇,堪称发展中信宜乡镇的“一匹黑马”:三华李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强镇富民;县域副中心落户,镇村同建同旺;云茂高速通车,再赋“融湾靠珠”发展良机……而当前,随着当地三大“脱胎换骨”项目(城镇风貌提升和“山水双合”、“李花谷”打造)建设的顺利推进,当地又迎来了城乡换新颜的高光时刻。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俞淮竞坦言,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乡村振兴。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近年来,钱排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统领带头作用,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业态服务意识,把各方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带动了乡村经济的高效发展,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比如,加强各村党总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进三华李产业走上专业化、高效化、品牌化、社会化的引领作用。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各村基层党组织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有效加快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在镇党委以及各村党组织的有力领导下,钱排镇从2012年以来坚持每年举办“李花节”和“品果节”;坚持把产业种植管理技术培训作为一项常态工程来抓,每年采取办班、下乡巡回办班等方式更新种植管理技术,推进产业标准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注重培育电商人才,完善电商物流设施,使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两相俱旺等。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作用,通过学技术到懂技术再到传技术,形成了有利于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头雁效应”。近几年,钱排电商微商营销进阶升级,镇内从业人员大量增加,惠及千家万户,全镇每年从事三华李网络营销人员接近1万人,形成全民“直播带货”卖李的新风潮。

2019年以来,总人口约8万人、三华李种植规模约10万亩的钱排镇,连续三年三华李总产值超过16亿元,人均单项收入超过2万元。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一业兴百业旺,钱排三华李产业带动了地方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钱排三华李产业逐步实现了由“大”到“强”的转变,“中国三华李之乡”“中国三华李第一镇”的名片越擦越亮。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抓大项目 带来大变化

2021年下半年,贯通信宜市东部山区的云茂高速建成通车了。三华李产业饮誉全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中国李乡”钱排镇,被赋予了更高的发展定位:结合县域副中心规划建设,以三华李产业驱动农文旅全面发展,打造成为“超300公里车程的长途游客目的地”。

因此,城镇风貌提升、“山水双合”和“李花谷”打造这三大项目,同时落地钱排。这是三个“重量级”项目。在时不我待的发展良机面前,钱排镇把握得牢、把握得实。通过前后约100天不舍昼夜的奋战,三大项目首期基本竣工,目前进入收尾完善阶段。

通讯员 通讯员 供图

在三大项目建设推进中,钱排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把项目视为地方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围绕项目抓党建、抓好党建促项目”的理念,把党员干部摆在工程项目的第一线,在项目建设中考验干部、提拔干部;坚持“上级党委督导、镇级党委统筹、党支部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一个项目部署一支党员先锋突击队,项目做到哪里,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坚持党员干部每日例会总结制度,坚持党建网格化联系群众工作制度,党员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深入乡村召开“板凳会议”,化解群众的各种思想矛盾,积极动员群众支持、参与地方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带头“吃亏”,做群众的榜样和旗帜。

“能在百天内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效,实现城镇乡村面貌大改观,成就美丽乡村‘山水双合’,这就是党建引领跑出的‘信宜速度’‘钱排速度’。”俞淮竞说。

【撰文】邱茜

【通讯员】陈子楷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