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 听!全球TOP2%榜单科学家陆丽明的故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订阅

近期,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与艾斯维尔(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联合发布的新一期年度TOP 2%顶尖科学家榜单发布,我校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陆丽明赫然入选(传统与替代医学领域)。

陆丽明, “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统计学专业,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临床流行病与统计学系访问学者。目前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与大数据实验室PI。研究方向包括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临床证据评估等。具体聚焦于针刺或中医药改善戒毒症状、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中风疗效评估;针刺或中医药多模态数据、组学大数据等人工智能分析领域。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前三)的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及参与省级课题3项。迄今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18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500余。研究论文发表在包括BMJ、JAMA Dermatology、JNNP、BMC Medicine、CDSR等国际期刊。目前为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客座主编、Integrative Medicine Research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编委以及60多个SCI期刊审稿人。担任广东省药监局药品审评专家、广东省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委员会临床研究统计学专业组成员等多个学术职务。

2021年10月20日,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公布新一期世界“标准化引文指标全科作者数据库”(截止到2021年8月1日),即全球10万全科科学家职业生涯影响力(Career-long impact)和单年度影响力(Single year impact)排名数据库。“标准化引文指标全科作者数据库”由Elsevier BV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同推出,构建了涵盖全球科学界22个领域、176个子领域的10万名顶尖科学家的公开数据。该数据库以全球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数据库—Scopus数据库为依据,基于引用次数(Citations)、H指数(H-index)、同行合作调整后的HM指数(Co-authorship adjusted HM-index)、不同作者单位论文的引用量(Citations to papers in different authorship positions)和一个综合指标(Composite indicator)等6项指标,为全球排名前2%的10万科学家进行大数据排名。

陆丽明学术出身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班,而后选择中山大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攻博,直到2017年才回到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从事针灸临床研究与大数据AI分析工作。事实上,85后的他是榜单中最年轻的学者之一。

“我做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中医药的背景”

多学科背景的转换交叉铸造了陆丽明宽广的知识基础,但不同于其他很多学者拥有一以贯之的研究经历和研究体系,他的研究并没有存在于目前已有的范式内,因此常有学者提出质疑。在这一点上,陆丽明坦言:“我的研究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但这令我更清楚地意识到,我做任何研究都离不开中医药的背景”。

科学工作者的研究优势往往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资源密不可分。沿着流行病学注重时间、空间、人群“三间分布”的格局思路,陆丽明分析道:“当前国家对中医药事业高度重视,制定了很多、很好的福利政策,这是中医药发展最好的时代背景;从空间上来说,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平台环境,包括岭南中医药地域资源优势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诸多直属、非直属医院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人群就诊基础、临床病例资源,都是进行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优势条件。我在中医药大学读了七年,如果我放弃中医药另寻他径,无异于舍近求远,没有胜算。”

采访过程中,陆丽明以田忌赛马的故事作寓,将中医药背景笑称为他的“上等马”。在当前这个用数据说话的时代,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估和验证需要高质量的科研证据,统计学是其中最为核心的环节。陆丽明自硕士阶段接触循证医学后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在博士阶段开始进行生物统计学等跨学科研究。之后他还分别到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访学,被誉为“循证医学之父”的Gordon Guyatt教授就是他在加拿大访学时的指导老师。

陆丽明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2017年,复方丹参滴丸作为全球首例完成美国FDA三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在即将打入国际市场之际因三期试验四周临床试验结果仅达到(p=0.06)临界显著,未能达到临床试验方案中预先设置的第四周统计学显著的指标(P<0.05)而暂时止步。试验点之一乌克兰的国内战争让那里的试验遇阻,造成可统计病人数下降,直接影响了四周临床试验统计结果。这一消息报道后,陆丽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研究信念——中医药的临床认可和国际化发展需要更好地借鉴融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论,包括循证医学、统计学、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等等。这也是陆丽明正在进行的研究内容。

“选择方向有时比如何努力更重要”

目前,陆丽明担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与大数据实验室PI,逐渐将自己的整个研究视域集中于针灸领域。针灸是中医学率先走向国际的代表,中医药的国际化就首先是针灸的国际化。目前世界上有两百多个国家在使用针灸诊疗,其中有七八十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保,近几年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具有高影响力的成果基本以针灸为主。整体而言,针灸的高认可度、高推广性和高度国际化是整个中医药进一步传承、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与大数据实验室引进人工智能,将针灸研究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一方面通过AI的分析方法发现评价针灸前后对身体相关敏感指标的影响,如神经影像、组学大数据等,进而验证针灸的疗效并探索其获效机制;另一方面则是通过人工智能对中医药(包括针灸)临床中多维度、非线性甚至是个体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更好地切入中医辨证论治,完善针灸精准治疗。

针灸戒毒研究是陆丽明研究的焦点之一。在西方国家三四十年都没有新药物、新方法出现的情况下,戒毒门诊普遍运用美沙酮作为替代药物戒毒,随之带来的有失眠、焦虑、身体功能变化等副作用,甚至存在着耐药、成瘾、复吸等风险。针灸戒毒则不然,不仅无毒副作用,而且有望促进美沙酮的平稳减量。2018年,陆丽明和他的博士研究生进行一项样本量为140人的针灸戒毒研究,通过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针灸戒毒的有效性。在研究过程中,部分病人一开始对针灸缺乏了解,不敢轻易加入试验,但在发现身边的病友出现明显的疗效后,他们纷纷主动要求加入,最后整个戒毒门诊140人全部参与试验,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成果。

在陆丽明看来,选择方向有时比如何努力更重要。尽管针灸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可以找到一个它适合解决的问题,即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优势病种,就此切入研究,做出新成果。以他的团队为例,针灸治疗成瘾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中风就是他们的切入口。不同于西医西药从实验到运用,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思路,中医药的演进从实践到验证,从宏观到微观,是一种以疗效为先导的研究。在这个角度上,他们现在所要做的工作,一是证明针灸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二是验证评价其中的获效机理。用陆丽明自己的话说,他们不单要证明“yes”的问题,还要证明“how”的细节。在此基础上,团队提出了“针灸临床研究整合证据链”的概念,希望通过循证医学的思路促进针灸治疗某个病种的方案被国际指南认同、推荐并应用于治疗实践。

结合自己的研究重点,陆丽明说道:“我们未来的目标是什么呢? 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率先制定一个针灸戒毒的中国方案,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戒毒门诊里面推广针灸治疗。”当前,他们还在继续研究、贮备、整合相关证据链。

揭开针灸科研的神秘面纱

每天回到办公室,陆丽明总会打开业内相关国际国内期刊,特别就与中医药和针灸相关的最新成果进行浏览。他认为科研的思路需要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而不是坐在凳子上空想。

博士刚毕业时,陆丽明接待一位美国医师协会主席。这位年轻有成的主席告诉他,宏观研究,尤其是以人体为对象的研究要多发表论文。一方面,多发论文意味着做不同角度的思考研究,是个人研究积累的过程,能够提升文章被引用次数,提高学者知名度。另一方面,多发论文也意味着将与世界上不同机构的合作者进行交往,这在带动个人业内活跃度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扩大知识面。这是一种长期的正向发展。

然而,陆丽明更强调,不要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科学研究的根本定位在于解决现实疑难,例如,针灸戒毒研究首要任务是解决戒毒病患的实际问题,其次是通过项目带动推广中医药和针灸的适宜技术。这才是科研论文赢得认可的生命力所在。

在陆丽明看来,做研究需要构建宽广的知识基础和学术视野,所以他选择跨专业考博、到国外访学、接受更加系统、多元的培训。同时坚持阅读国内国外前沿文献,虚心请教他人的意见,以一颗谦卑的心接受批评。当回忆起自己的博士论文收到了两百多条意见时,陆丽明表示,这是一个不断反思、吸收、修改、进步的过程,虚心受教是做好学问最重要的态度。直到现在,他每次撰写基金项目都提前半年准备并发送给行业内至少十个专家征求修改意见,有时甚至请非医学专业的学者进行点评。

当然,做研究还需要真正完成独立思考的过程,形成较快的反应力。在中山医读博时,有一个师弟聪明过人,陆丽明常常与他辩论交流至凌晨1点,彼此在正常的学术讨论中互相否定、互相驳斥却又不舍离去,校园里往往能见到他俩历经几个来回相送才终于各自回到宿舍的场景。在这段好玩的经历中,陆丽明发现,求学阶段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与之辩论的对象,互相激起彼此的兴趣、激活创造性的思维、激发可研究的问题。

一言以蔽,科学研究并非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也不能依靠单打独斗,陆丽明格外强调团队合作。在他自己的研究团队中,有针灸康复、中医药、统计学、生信分析、医学工程信息等各种专业背景的伙伴,这是提高效率的制胜法宝。他往往会提前布局,分工安排,轮流主笔,让每个人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好自己那一部分的内容,最后再将每个人的成果合并打造为精品。众人拾柴火焰高,做研究也是一个相互帮助、协同创新的过程。陆丽明保持高质量产出的秘诀不外如是。

近几年,陆丽明还面向研究生开设了《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学》《临床研究与循证医学中的统计方法》两门课,以自己的实战经历分享专门针对中医药特点开展的临床评价研究方法。在采访的最后,他特别推荐方积乾教授主编的生物统计学入门书籍《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和黄龙祥教授主编的《针灸典籍考》两本书,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尽早加入相关项目实践学习。

《生物医学研究的统计方法》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方积乾

 检索号 :R318/200706

 馆藏地址 :现有馆藏本暂不外借,本馆将继续采购添备,敬请期待

 推荐理由 :该书结构清晰、言简意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生物统计入门的优秀书籍。全书分为正文主体、结果报告、案例辨析、电脑实验、电脑实验、常见疑问与小结思考等6条主线。这些内容简要概括、重点突出、易于上手,是初学者提升统计学素养的难得教材。

《针灸典籍考》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黄龙祥

 检索号 :R245/201706

 馆藏地址 :大学城中医书库 3楼32排4架、三元里中医书库(R2) 2楼20排4架

 推荐理由 :该书严谨求证、溯源求本、宏观与细节相结合,是培养中医学子医籍研究思维的好素材。该书在研究方法上具备一定的广度与深度。除了考察医籍的基本内在信息外,该书更着力考察其在整个针灸学术发展大背景下的学术源流。在证据的辨析上,还结合对针灸文物的考察,保证研究结论的严谨可靠。力求厘清每一步书与前代及同时代书籍之间的联系及对后世影响,解决了不少以往针灸医籍版本鉴定的疑难问题。

-------------------------------------

- THE END -

我们有一所馆子,山环水绕,春华秋实

从太阳升起,关心读书和生活

咖啡,书香,神游世界

做一个幸福的人

从太阳升起

文案编辑 |  邱玉萍

执行编辑 | 曾紫璇

责任编辑 | 邱玉萍

审核 |  曾召 肖建喜

审定 | 潘伟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