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数据“上云”,单个工人设备维保量翻两番

南方+ 记者

“在国内,平均一个工人维保电梯量大概在30台,而在日本可以做到120-140台,当电梯运行大数据上云后,未来维保效率会有大幅提升。”

由广东省云计算应用协会、广东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办的“2022上云用数赋智生态峰会”近日在广州举办,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研作“国企多云管控的构建与探讨”主题分享。

张研介绍,广日电梯较早提出了做数字化运营能力建设的目标,并搭建了“广日云”,目前已经接入2万多台设备,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接入5.6万千台以上,同时,云平台上还连接了近4000人,包括公司1000多名员工以及1000多名经销商。

在推动上云过程中,最早从有线做起,也经历了2G到4G网络的过程,目前每日通讯数据还只有35G,到了5G时代,视频、声音等上传,数据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企业在部署云的架构体系中,既有制造业部分主要以私有云较多,内部培训、经销商网点培训则需要用到公有云,还有一部分用到混合云,主要是针对异地办公、异地生产。

多云场景还要考虑安全分级,以及易维护性、差异化,混合云成本更低,对企业来说,自然是以经济效益优先考虑。不过,混合云也面临一些难题,比如很多软件需要打通,尤其是内部很多系统如ERP、SIM、CIM等等,一些数据如果一部分放在私有云一部分放在公有云,两者打通需要不少成本。

“上云可以推动客户可视化转型、定制化装置,就连电梯的装饰也可以在云端选配,还可以自动产生报价、方案,最后形成合同版本。”张研介绍,广日在2021年完成了技术中台的搭建,一些微服务如低代码平台逐步开发出来,一些服务拿手机就可以做了。

在这个系统中,还可以随时生成客户画像,例如在维保模式中,过去是按照政府要求进行,比如规定一个月必须维保两次,但其实在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按需维保,国内维保电梯中,平均一个工人维保电梯量大概在30台,而在日本可以做到120-140台,在欧美也接近100台,当电梯运行大数据上云后,未来维保效率会有大幅提升。

随着大数据、智能AI的深入应用,张研介绍,还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电梯的运营状态,哪些是需要提前维保,哪些需要更换,客户使用的习惯是什么,能不能为客户做智能调配,以提升电梯的运营状态,或是提高电梯能效,让它更省电。

通过业务上云,张研表示,公司的架构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是金字塔型的,以后会偏向扁平化,更加柔性化,随时可以实现组织再造。“未来,员工和供应商能力模型,也可以通过后台算出来。”

【记者】郜小平




编辑 刘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