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后,40岁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喜怀三胎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订阅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开科后,常常会接到这样的患者——

她们往往看起来有些胖,想怀孕,但却被多囊卵巢综合征困扰,月经周期不规律或不孕,被妇产科建议到营养科进行医学营养干预。

营养科主任陆曼结合临床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它其实是一种代谢疾病,代谢紊乱特征还包括腹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糖耐量受损、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2018)》指出:“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 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案,以对症治疗为主,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同时还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 PCOS 患者首选的基础治疗手段,尤其针对合并超重或肥胖的 PCOS 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应在药物治疗之前和/或伴随药物治疗时进行。”

长期健康管理,尤其是控制体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十分重要。体重减轻10%~15% 可以使部分患者恢复自发月经; 胰岛素抵抗改善后,40%~50%的 PCOS 患者在没有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可恢复规律月经。而当把月经调节规律了,在专业医生指导的促排指导同房甚至顺其自然,是可以顺利怀孕的。

但是,陆曼主任指出,临床上的干预常常收不到良好的收效,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质量管理困难重重,需要长期坚持并非一日之功,内分泌治疗效果又有时欠佳,加上医学界普遍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良性但不能治愈的疾病,上述原因导致患者或丧失治疗信心,或并不予以重视。

“其实疾病治疗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努力的过程,患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重视程度和信心亟待提高,想要获得好结果,就要积极就诊。”陆曼随即说起营养科最近的一位患者。

这个患者刘女士已经年过四旬,在三孩政策放开后,喜欢孩子的她渴望再怀个三胎。

但不做避孕措施半年后,肚子依然没有动静,反而月经依然不调,2021年10月19日,她于是来到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妇产科结合她的症状及检查结果明确,她是一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目测体型,大概还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于是建议她到营养科进行医学营养干预。

营养科陆曼主任接诊后,根据刘女士的情况完善身体成分监测——

● 患者体重是71Kg,体脂率是39.4%;

● OGTT试验:空腹血糖是9.28mmol/ L,葡萄糖(2h)  18.86mmol/L,糖化血红蛋白是9%,各生化指标提示转氨酶、血脂升高;

● 肝脏彩超提示脂肪肝,进一步明确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

这是一种典型的代谢紊乱。代谢紊乱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症状。

诊断明确后,营养科按规范诊疗流程,实施膳食调查、营养评估、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减重方案

但是,“拦路虎”很快就出现了——

减重方案实施前期由于刘女士并不习惯新的饮食结构和模式,并没有将方案坚持执行,中间更间隔一个月不来复诊。

“还是要鼓励患者坚持才行,不能轻易放弃!”营养科工作人员于是多次通过微信和电话回访,鼓励刘女士坚持执行减重方案,并督促她每周复诊。

也许是因为医生的鼓励,刘女士慢慢又开始配合。

此后,营养科医生又多次科学调整餐单,并向刘女士讲解减重注意事项及误区,使她重拾成功减重的信心。

在没有药物干预情况下,一个月后,她的体重下降了5.3KG、脂肪量下降4.5Kg,体脂率下降了3.6%、血糖、血脂及转氨酶均恢复正常

上周五(1月7日),营养科一早收到一大喜讯:刘女士拿着已怀孕的B超单结果来营养科门诊向他们报喜!

根据检查结果,刘女士确实已经怀孕6周。营养科为她复查,显示:空腹血糖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体重由71Kg降至64.6KG。

刘女士对自己重拾健康并能如愿以偿怀胎感到无比的激动,也更坚定了通过医学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生活的信心。

陆曼主任指出,诸多临床实践证实,生活方式干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线治疗策略。她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坚定信心,在医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进行生活干预。

供稿 | 营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