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在管控区生病了?微信那头为你服务的,可能是院长

南方+ 记者

(视频|在管控区生病了怎么办?医疗救治小组24小时待命,时长共1分21秒)

在管控区生病了怎么办?医疗救治小组24小时待命

不久前,赵先生5岁的儿子骨折了,需要定期去医院换药。最近,不能如常带孩子出门换药,让他很发愁。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1月9日起,罗湖区将水贝万山的c座划定为封控区;北到水贝一路,东边到翠竹路,南边到田贝四路,西边到贝丽北路,包括翠景大厦在内的一个区域,划定为管控区。

该管控区共有15栋建筑,涉及到2885人,采取的措施是“只进不出”。而赵先生一家,正好住在管控区的范围内。

1月9日,他向工作人员反映情况,翠竹街道工作人员、罗湖区人民医院医生很快和他联系。第二天,就有专车闭环接送他的儿子到罗湖区人民医院换药。

在封闭区、管控区突然生病了,该怎么办?在罗湖,你不需要太担心。

通过微信群,罗湖区卫健局、罗湖医院集团与翠竹街道密切联系,第一时间反映封闭区、管控区居民健康诉求,专家立刻给出专业的意见和解决方案,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帮助居民及时解决就医问题。1月9日以来,翠竹街道已经帮助约30名居民及时就医取药。

医疗救治小组24小时待命

快速响应的背后,一个微信群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专项医疗救治协调”群。

“设立封控区、管控区后,我们发现居民的就医需求特别强烈。”翠竹街道公共服务办副主任严志霖说,对此,街道成立了医疗救治小组,为居民提供医疗救治协调、心理疏导、答疑解惑等服务。

每天,社区工作人员会从电话、物业、居民群等不同渠道,收集居民的健康诉求,汇总在一起。收集的每一条信息必须清楚标注居民的姓名、症状或患病情况、诉求、联系方式等。

接下来,小组成员、翠竹街道工作人员游红艳负责把信息转发到“专项医疗救治协调”群里,并给居民打电话核实情况。

游红艳和同事们在忙碌。

1月10日,一名居民表示自己有特应性过敏,需要定期注射特定药物,否则会出现严重过敏症状,甚至休克。电话联系后,游红艳问出了药物的具体名称,并发现社康没有这种药物。

“这个患者的药我们没有,怎么处理?”游红艳在群里发问后,不到一个一小时,罗湖区人民医院的曹伟灵医生回复:“我们医院有这个药,是医保用药,建议用医保卡开药,我们安排护士去打。”

一名居民身患尿毒症,需要定期到医院做透析,“患者腿脚不便要坐轮椅,还有一名陪护。”游红艳在信息里写道。很快,罗湖中医院与当事人联系安排。1月11日,翠竹街道派出专车,严格按照封闭管理的要求,将居民送到医院做透析,4个小时后再接回。

“如果是急重症,风险较大的,我们会为他拨打120,并和120说明这是管控区居民,做好防控措施。常规的换药、检查、治疗,我们街道会安排专人专车接送。”严志霖介绍,翠竹街道医疗救治小组有4辆专车、24小时待命,服务居民。

微信群里开处方,工作人员上门送药

一些急症、重症,需要多方协调的难题,在群里,也能迅速化解。

1月10日,家住管控区的一名癌症术后患者提出,要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院接受化疗。群里发出这条信息后,罗湖区卫健局程芙蓉回复,将联系罗湖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与上级部门协调。

当天,深圳市卫健委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取得联系。“您在管控区,化疗会降低免疫力,产生一定的风险,建议管控结束再入院治疗。”经过主治医师的细致沟通,患者接受了建议。

“我儿子1岁多,今天下午过敏了,现在症状加重,能不能请医生上门看一下?拜托了!”水贝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收到了一通居民的求助电话。相关信息很快被反馈到群里。

通过微信收集需求。

通过微信收集需求。

罗湖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熊奕看到后,马上联系了罗湖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刘矗,并发送互联网医院的链接,“可以上互联网医院问诊,挂刘主任的号。”刘主任添加了家属微信,给孩子开出了处方,“忌腥发食物忌热水洗烫搔抓刺激”。工作人员根据群里发出的处方,在药店买好了药,为居民送上门去。

“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很及时,太感谢了!”电话那头的居民由衷的谢意,让连续加班奋战的游红艳和同事们充满动力。

在微信群顺畅运转下,目前翠竹街道已经为约30名管控区居民提供问诊、就医、取药等帮助。

【统筹】吕冰冰、曲广宁

【记者】夏凡

【图片/视频】刘玳杞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