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
嚼
养
生
干饭人!干饭魂!干饭都是人上人!
民以食为天
很多人看来
吃东西时狼吞虎咽、吃得快是吃得香的表现
其实并不然!
吃饭速度过快对肠胃会造成伤害
古语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咀嚼养生,自古有之。明朝著作《昨非庵日纂》写道:“吃饭须细嚼慢咽,以津液送之,然后精味散于脾,华色充于肌。粗快则只为糟粕填塞肠胃耳。”意思是,吃饭要慢慢咀嚼,最好让口腔里的唾液随着食物一起吞下,这样食物的精微才能被脾胃吸收,令容光焕发。需要注意的是,吃饭配汤或是汤泡饭,能令食物更顺利的被吞下,但都无法替代自身的口水的作用。《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里面提到“入胃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咀嚼时,唾液中的淀粉酶可以对食物中的淀粉成分进行化学性消化,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减少胃肠负担。如果快速地将食物吞下,把牙齿的任务都扔给胃来完成,这对胃也是一种负担,经年累月也会对肠胃造成伤害的。
现代研究也指出,进食速度过快、咀嚼不够细致都与2 型糖尿病、肥胖密切相关。咀嚼与胃肠激素的分泌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咀嚼次数的增多,胃促生长素浓度减小,胆囊收缩素的浓度增加,后者刺激下丘脑内侧,产生大量的饱腹信号,从而达到抑制食欲的效果。所以如果进食过快,则不容易感觉到饱腹感,最终导致进食过多,引发肥胖和消化问题。甚至有文献提出,相较于吃饭狼吞虎咽的人群来说,吃饭速度适中的人群患肥胖症的比例要低29%,而吃饭速度较慢的人群患肥胖症的比例要低42%。有专家提出,每一口饭在嘴里咀嚼 20~30 次,直到食物嚼得很细腻再咽下去比较合适。同时避免偏侧咀嚼,长期偏侧咀嚼不仅影响面容,并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宋代文豪苏东坡独创的养生法也和细嚼慢咽有关,他在《东坡杂记》中写到 :“人之食芡也,必枚啮而细嚼之,未有多嘬而亟咽者也。吞颊唇齿,终日嗫嚅,而芡无五味,腴而不腻,足以致上池之水,故食芡者,能使华液通流,转相挹注。”具体做法,是将新鲜芡实煮熟后,一枚一枚地细细嚼咽,每天 10~20 粒,持之以恒,长年不辍,能令血气流通,神采奕奕。芡实,性味甘淡,可以益肾固精,健脾止泻,补而不峻,防燥而不腻。但芡实稍硬,如果嚼服,一定要嚼烂,否则容易引起腹胀、便秘。
专家推荐食疗方
●芡实莲子淮山汤●
材料:鸡肉250克,芡实、莲子、怀山药各20克,大枣3枚,香油、味精、精盐适量。
方法:鸡肉洗净切片,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所有药材,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至肉熟透,放入调味料即可。
功效:此汤健脾补虚,适合大部分人群食用。
●四神汤●
材料:芡实30克,莲子(去心)30克,薏苡仁30克,茯苓30克。也可加入排骨或鸡肉等一同煲煮,味道更为鲜美。
做法:以上药材浸泡半小时;开大火煮沸后改小火炖约l小时。
功效:此方能健脾养胃、宁心安神。除了大便干结的人不适合食用外,一般人均适用。
再次提醒大家,食疗虽好,必要时尽早就医,以免拖延病情。
本期博主 :郑艳华
医学硕士,副主任中医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生殖分会会员。从医已十载,初以中医针灸从业,后师从马红霞教授,钻研中医妇科。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周日上午
出诊地点:番禺院区中医科
来源 | 中医科
编辑 | 广医二院全媒体工作室
昌岗院区(本部):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0号
番禺院区:广州市番禺区亚运南路63号
西院区: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
医院网址:www.gyey.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