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共和国雕塑家、滑雪爱好者卢卡:希望冬奥会后来中国滑雪|外眼看冬奥

南方日报

人物小传

黑山共和国雕塑家卢卡·拉多耶维奇,国际雕塑创作营联盟(ISSA)欧洲区执委,雕塑作品遍布五大洲超20个国家。近年,他以艺术助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位于广东深圳的中国版画博物馆也收藏了卢卡的作品。

“2008年北京奥运会壮观的开幕式,给我们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表演,全世界都在期待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隆重开幕。”来自黑山共和国的雕塑家卢卡·拉多耶维奇说,“我和我们国家的人们都将为北京冬奥会和中国人欢呼”。

卢卡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12年,当时中国的发展令他感到惊喜,“几年后,这种发展变化更大了”。

地处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黑山共和国,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点,也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卢卡说,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黑山和中国也有着良好的经济与文化合作,这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密不可分。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机会来到中国,结交新朋友,学习和分享经验。

期待运动员的精彩表现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全世界的目光将再度聚焦中国,聚焦北京。这是继2008年中国举办夏季奥运会之后,奥运会再次与中国结缘,也是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举办的奥运会。

在卢卡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涵盖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方面。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2年北京冬奥会即将举办,卢卡期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冬季项目运动员都能在北京冬奥会上有出色的表现。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力争举办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卢卡期待着冬奥开幕式的表演,“我将在电视上观看与北京冬奥会有关的每一项体育赛事”。

卢卡认为,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举办冬奥会,这项任务十分艰巨,但是他坚信,“中国不惧怕疫情的挑战,将以专业的方式组织举办冬奥会。”卢卡的信心源于中国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世界上许多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

希望在冬奥会后来中国滑雪

2012年,卢卡第一次来到中国,就被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所震撼,随后更成为中国的“常客”,见证了近几年中国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深圳的中国版画博物馆也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项目收藏了卢卡的作品。“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和博物馆。人们乐于合作,英语说得很好。深圳同时还是一座科技之城、未来之城,人们仿佛可以从这座城市看到中国未来的样子。”

卢卡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资深滑雪爱好者。“我的父亲和兄弟姐妹也都很喜欢滑雪,我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于滑雪这项运动的热爱。”卢卡5岁起即与冰雪运动结缘,至今仍保持着年年滑雪的习惯。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俄罗斯的高加索山脉,到中国长春附近的滑雪胜地,都曾留下卢卡的身影。

卢卡非常关注北京冬奥会的滑雪场建设,他了解到中国正在为冬奥会的举办建造新的滑雪场。他说,“中国滑雪场的建筑方案都很现代化,给运动员一种美好的感觉。在建造过程中,自然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卢卡认为,中国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很开心中国能把这种保护生态的模式也推广到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之中。”

据悉,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将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进行。赛事共使用39个场馆,在12个竞赛场馆中,7座为新建场馆。这其中就包括位于北京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延庆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以及位于河北张家口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国家越野滑雪中心”。

在卢卡看来,中国是一个拥有现代化滑雪场的国家,在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的滑雪条件一定会越来越好,他说,“冬奥会之后,我非常希望能在中国的滑雪场滑雪。”

两国关系因“一带一路”更紧密

中国和黑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近年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使得中黑两国关系也更加紧密。   

卢卡说,黑山和中国是友好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认为,欧洲和中国之间的合作正处于上升轨道,这与“一带一路”项目有关,黑山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受益者,“黑山人民感谢中国人民”。

2021年11月30日,“一带一路”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框架内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项目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这也是黑山第一条高速公路,全长约180公里,共分5段建设。在此之前,黑山以盘山公路为主,路况较差,限制了黑山北部农林畜产品向沿海地区及向邻国输送,也使得黑山南北部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这条南北高速公路将连接黑山北部和南部,等它开通后,黑山人民的生活将变得更加轻松。”卢卡说。

在采访中,他还特别提到了黑山南北高速公路优先段莫拉契察特大桥。这座桥长960米,最大跨径190米,最高墩高161米。在同类型桥梁中,莫拉契察特大桥跨径和墩高在巴尔干地区排名第一,在欧洲排名第三。

“这座桥的象征意义非凡。”莫拉契察特大桥让卢卡联想起1969年的前南斯拉夫二战题材电影《桥》。影片讲述的是关于黑山北部的塔拉河谷大桥的故事。塔拉河谷大桥于1940年竣工,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大桥,1942年,因战事需要被前南斯拉夫游击队炸毁。

影片《桥》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上映,它给那个年代的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电影插曲《啊!朋友再见》在中国更是久唱不衰。

因为“一带一路”倡议,因为一座桥,历史与当下产生了奇妙的连结。卢卡感叹,中国企业在黑山建设的莫拉契察特大桥“是再次证明中黑两国之间深厚友谊的良好载体”。

“我们感谢中国的帮助,就我个人而言,今后我将通过‘一带一路’项目继续为两国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助力。”卢卡说。

【文字】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刘长欣 实习生 席聪聪

【策划】黄灿 陈志

【统筹】刘江涛 胡念飞

编辑 唐嘉欣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