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用心用情解决“一老一小”难题

汕头发布
+订阅

加快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业,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开展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落实产假、育儿假制度和生育津贴,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规范建设200个托育机构,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上有老下有小是绝大多数家庭面对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体家庭幸福和睦,更是涉及民生福祉的社会性问题。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两会”上,关于解决“一老一小”难题的具体举措写进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以此来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市“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一致为我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暖心举措点赞,并纷纷围绕如何更好解决“一老一小”难题建言献策,期待未来学养有保障、老幼皆安康,让城市更有温度、生活更有温情、市民更有温暖。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

党的十九大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约85.36万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15.62万人,而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中具备医养结合功能只有2家,养老设施规模、服务能力与老年人口数量的配比不协调,难以满足长者多元化的养老需要。为此,农工党汕头市委会提交集体提案,建议加快我市医养结合推进力度,构建我市老年友好型社会。

在前期调研中,来自农工党的市政协委员李智发现,在推进适合我市社会实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主要难点在于养老机构无法纳入医保支付体系以及多头管理机制阻碍“医养结合”体系建设。

“医养结合”就是把专业的医疗康复服务、日常生活养老等专业相融合,李智建议,要探索高效协调管理机制及我市科学的医养支付体系建设,借鉴广州市为长期需护理的病人和高龄老人购买长期护理险、居家护理险和高龄照护险,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落地提供资金保证;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探索并鼓励乡镇卫生院因地制宜增加或转型医养结合服务功能,强化乡镇卫生院医疗康复功能,进一步加快我市医养结合推进力度,构建我市老年友好型社会。

近年来,为应对辖区人口老龄化、独居老人日渐增多的实际情况,龙湖区探索以政府全额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有资质的服务机构购买老年人远程呼叫信息化服务,为辖区老人提供24小时“呼援通”服务。

在今年市“两会”上,“全面实施‘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被列为2022年汕头10件民生实事之一。我市提出打造“汕头呼援通”服务品牌,完善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志愿者、社工等社会力量,构建全市统一模式,为60周岁以上低保、特困老年人免费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卫生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居家养老公益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可适当扩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加强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居家消防设施配备。

市人大代表方少平谈到,如今,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互联网+”志愿服务应运而生,志愿服务的目标、主体、内容以及形式也因此更加多元化。方少平建议,结合“互联网+”志愿服务,我市可以大力推行“老年人智能服务平台”,结合“呼援通”的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老年人智能服务平台”,对接汕头市各级医疗机构及老年人服务资源,建立老年健康动态监测机制,为老年人提供智慧健康服务。“这样一来,可以整合老年人服务资源,弥补单一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资源存在的不足,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充分的选择,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智能服务需求。” 方少平说。

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当前,不论是养老,还是托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矛盾和失衡。婴幼儿的照护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党的十九大提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国家“十四五”规划首次对“一老一小”服务体系进行全面部署,国家、省也都就“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

参加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陈飒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市有0至3岁婴幼儿约32万人,约占本市户籍人口的5.5%,对规范性、普惠型的托幼机构需求非常大,随着三孩政策的实行,我市已有的托幼机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陈飒认为,当前我市广大家庭对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就是要能够体现“公益性、普惠性和安全性”。

为此,陈飒建议,政府要完善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的顶层设计,按照“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扶持民办”的原则,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责任,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加强协作,形成“规范化、多层次、多样化、可选择”的照护服务格局。加大对公办婴幼儿照护机构的扶持力度。建设具有带动效应、可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公办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力争市和各区县各建立一所公办托儿所。同时发展社区照护,将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有机的融入到社区建设之中,加大对民办婴幼儿照护机构的扶持和规范管理,制定建设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婴幼儿托育专业人才队伍。

参加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李俊黛则关注到早教(早托)机构管理问题。“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0至3岁孩子的早期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教市场的规模正步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由于缺乏准入标准,早教机构行业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李俊黛说。

李俊黛认为,建立起早教、幼教行业相关标准,对早教中心(机构)的硬件设施、环境、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提出硬性要求,并且确立行业规范和监管主体,才能对消费者和企业共同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要开展早教、早托中心专项整治,对早教中心进行全面排查,对基础设施、卫生条件、消防安全及经营资质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对无整改或整改后仍不符合条件的须责令停业,坚决予以取缔,维护早教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于多数家庭而言,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生育三孩的较大教育成本依然是父母担忧的问题。”市人大代表陈丽莉谈到,年轻人对“三孩政策”持观望态度,还需出台配套政策解决后顾之忧。除了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还要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压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严格落实产假、哺乳假等制度,多举措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建立父母育儿假制度,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此外,要优化政务服务,按照简政便民原则,强化政府部门联动,推进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联办。

来源:汕头日报

记者:蔡晓丹、李德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