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人大代表邓苑萍:建议构建创新型数字经济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视频)

南方+ 记者

▲ 点击查看惠州两会专题报道

1月10日上午,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此次参会,代表们关注哪些话题,将带来哪些建议?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了市人大代表邓苑萍,作为多届连任代表,她谈到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文化建设3方面的话题,并带来相关建议。

“数字经济已发展多年,惠州也有较好的基础,在5G、超高清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拥有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集群和产业园区。”邓苑萍说,但也存在短板和不足。比如,“大而不强”,领军企业不多等。

她建议要打造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集聚数字经济产业创新需求,精准布局关键技术平台、资源条件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等数字经济产业通用型高层次重大平台,构建创新型数字经济企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同时,加强数字经济产业领域智库建设,汇聚多方力量,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另外可以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培育+应用模式建设。建议一方面建立惠州市工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着力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德赛、TCL等龙头企业联合成立惠州市工业互联网联盟,合力促进行业资源对接和应用推广,形成了以专家智库为支撑、以产业联盟为载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体系作战”的强大优势。

她还提出,建议加快布局数字经济创新园区或特色园区;吸引多元化投资推进新基建;还有加大力度培养数字经济人才。

乡村振兴方面,“目前有些乡村规划编制不够‘接地气’。”邓苑萍说,乡村振兴工作关键是要立足农村实际,办实事做群众急、愁、难、盼之事,做群众满意之事,不搞形象工程。

邓苑萍建议,规划先行,完善镇村规划“顶层设计”,一张蓝图干到底;盘活农户闲置农房,让农房的冷资产变成热财富;因地制宜进行更深入的改造,以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与农村旅游业带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做好基层治理数字化的顶层设计;组建乡村振兴人才库,对乡村振兴工作实现分类指导,优先加强本土人才培养,加强基础性、服务性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乡村振兴工作的人才培养;建立精准高效的网络化乡村营销体系,以特色小镇为载体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建设方面,邓苑萍已经关注了很多年,并在历届两会带来不少好建议,“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应更好的讲好惠州故事。”这次她带来了《关于建设惠州学宫遗址公园 打造惠州文化客厅的议案》。

邓苑萍介绍,惠州府学宫遗址位于现惠城区中山东路21号,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为惠阳县政府所在地。1990年惠阳县政府迁淡水镇后,房屋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其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建议通过结构加固和内部空间改造等方式,按照传统历史风貌进行活化利用,建设“惠州学宫”遗址公园,可充分提升惠州“四东”文化名片( “东坡文化”“东江文化”“东征文化”和“东纵文化”)。”邓苑萍说,可以把它营造成惠州文化客厅,让城市留住记忆。

此外,她还建议,用数字经济带动惠州旅游产业发展。比如说西湖景区可以着力构建“数字景区”,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手段,实现“一只手机管西湖、一只手机游西湖”。

【记者】蓝单 廖钰娴

【摄像】梁维春

编辑 谢志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