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评审结果结束公示,全市64个车间分别获得200万元扶持资金。其中,南海有26个车间入围,数量创全市之最。
在1月3日至5日召开的南海区两会上,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广成功案例,切实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良好氛围。距离2022年南海区两会结束不久,南海就拿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展现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凌厉步伐。
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示范标杆不断涌现,一批优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商落地,南海正掀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浪潮。今年起,南海大手笔实施“千企智造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标杆示范项目,力争到2024年智能化改造企业累计1000家(次)。可以预见,这股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势必更加汹涌澎湃。
从项目、车间到工厂
数字化智能化示范标杆涌现
在位于南海狮山的广东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家电用特种漆包线车间,关键数控设备及大型加工中心100%实现联网,随着车间实时生产数据、工艺数据以及设备数据与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信息互通,MES(生产信息化管理)和ERP形成闭环,加上仓储物流数据、在线检测系统与ERP系统无缝对接,该生产车间实现从订单下达、排产、物料配送、生产、质量监控、仓储物流等全流程智能化调度、全过程可溯源和可视化监控。
广东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家电用特种漆包线车间,关键数控设备及大型加工中心100%实现联网。林洛峰 摄
“公司自2015年开始谋划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到2021年6月完成家电用特种漆包线智能制造车间的建设,总投入达6000多万元。” 广东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春斌说,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实施后,单位生产成本从4304元/公斤下降到3686元/公斤,良品率从81.13%大幅提升至93.84%,人力则降低了20%左右,预期4—5年可收回项目投入成本。
由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成效明显,广东精达里亚特种漆包线有限公司上述智能制造车间获认定为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在刚刚结束公示的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评选名单上,南海有26个车间入围,数量为佛山五区之最。
在2021年,南海企业除了“霸榜”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名单外,还有3个项目入选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占全市总数三分之一;9个项目入选市级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占全市三分之一;另外南海还评选出12个区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2021年11月,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评审结果公布,其中的市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二级示范工厂名单上,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佛山群志光电有限公司、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3家南海企业入围,占全市总数近一半。
在近年佛山掀起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浪潮中,从项目到车间再到工厂,一批南海企业成为“弄潮儿”,通过确立标杆示范效应,为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而在产业集群层面,南海也在加快启动一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项目。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服务商的共同参与下,目前南海已有家具、模具、环保、纺织、内衣、门窗等7个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方案,并启动市级认定申报工作;另有机械装备、铝型材等5个行业正在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
届时,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项目将能与一批标杆示范项目、车间、工厂相结合,从点到面形成合力,推动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扩面提质。
从制造企业到服务商
在南海制造短板中寻找空间
“我们大刀阔斧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目的就是让公司能够活下去。”在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名单中,位于狮山的创兴数字化智能化钣金前工序车间入围其中,标志着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创兴精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走在前列,但谈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动因,该公司总经理高楚慧至今充满危机感。
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仓储系统。林洛峰摄
成立于2001年的创兴精密是一家中型制造业企业,20多年来深耕于机械装备配套产品的加工制造领域,为多家世界级500强企业、国内知名企业提供一站式优质定制钣金配套加工技术和服务。但由于产品以非标件为主,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类、过度依赖人工,由此也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管理混乱等问题。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瓶颈也日益突出。
自2015年起,创兴精密成立软件部门,着手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谋求突围,但转型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佛山企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企帅数字科技”)董事长何啟昌曾是创兴精密软件部门的成员,他回忆说,当时市面上没有合适的系统软件,基于自身对离散型生产流程的理解,创兴精密软件部门从底层开始架构“企帅大数据管理系统”,打通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三大系统,创兴精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才得以向前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三大系统实现一体化打通。林洛峰摄
高楚慧表示,创兴精密到2022年年中将完成此次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目前改造成效已经显现。其中,员工由230人精简到130人,产值反而提升了100%;材料库存由2500多万元降到250多万元,对于不合理的接单和虚增送货量的情况都得到了100%的控制。
在“企帅大数据管理系统”面世后,创兴精密为了留住这批数字化人才,在2018年专门成立了企帅数字科技,该公司从2019年起陆续为近10家制造业企业输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涉及汽车零部件、门窗金属配件、设备制造、钣金家具等门类,其中90%以上都是佛山企业。到2021年,企帅数字科技首次实现盈利。
广东创兴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生产、物流等数据实现可视化。林洛峰摄
美的、海尔的经验表明,一家制造业企业能孕育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商,意味着这家企业形成了成熟可推广的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这些服务商的出现,也说明一个地区的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氛围渐浓。据统计,目前已有62家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商落户南海,其中20家入选广东省数智化转型资源池,14家企业入选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供给资源池并通过综合评价,占佛山市资源池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何啟昌看来,南海中小微企业占比突出,数字化智能化基础比较薄弱,但这也意味着服务商在南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企帅数字科技与创兴精密联手,为南海乃至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出标杆,相信能帮助更多同类企业解决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从政策扶持到服务加码
三年内智能化改造千家企业
一批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示范标杆不断涌现,一批优秀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商落地,南海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澎湃浪潮下,是南海区委、区政府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深远布局。
1月4日南海区两会期间,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组织了一场与政协委员代表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他明确表示南海推动产业转型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培育。这其中,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南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过去一年成效明显。
成效显现离不开南海持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政策层面上,在《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出台后,南海在全市率先制定出台了区级纲领性方案,该方案在全市的要求下自我加压,制定的具体工作指标中,大部分占市总目标的三分之一,部分甚至占一半以上,力争在南海38个制造业行业中,每个行业都能涌现一批标杆企业。
2021年11月,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区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试行)》,并对《佛山市南海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进行了初步修订。南海在市级政策基础上再加码,未来三年将投入65亿元用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为其中的一大亮点,南海更加突出对标识解析、中小微企业转型以及服务产业集聚的支持。
2021年9月10日,佛山市第一批“数字贷”备案正式启动。据统计,目前南海已有72个项目申报2021年市级政策,37个项目申报资源池入库,有超200家企业申请“数字贷”备案,涉及项目总投入超30亿元,首笔“数字贷”1000万元已由银行发放给创兴精密。
在服务层面,南海在去年开展各类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政策宣贯会超40场次,覆盖企业超1000家,公布了南海区110多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名录,并启动了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等品牌行动,营造企业转型良好氛围。
南海区两会期间,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了今年南海要统筹招商引资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出新步伐。
为此,南海提出大力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龙头标杆企业打造、公共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商集聚、金融资本参与和数字化人才引育,构建系统完备的“两化”转型生态。实现规上制造业企业辅导全覆盖、超200亿产业集群全覆盖、服务商对接服务全覆盖。实施“千企智造工程”,未来三年带动至少1000家企业、10个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5家以上一级示范工厂。
这个过程中,示范引领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更多示范标杆项目、车间、工厂乃至产业集群的涌现,南海将进一步擦亮作为佛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引领区和示范区的“金字招牌”,让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氛围更加火热。
【南方日报记者】林洛峰
【通讯员】李伟婵
阅读更多:
专题 | 聚焦2022年南海两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