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男演员们能不能好好演戏,学什么咆哮帝啊

南周知道
+订阅

今日话题

字数:2110阅读时间:4min

显然,发疯式表演也是一种表演方式,一种创作手法。只不过,都是“发疯”,却有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马景涛式发疯表演如今为什么不香了。

(IC photo / 图)

最近,#马景涛赵又廷徐开骋是发疯三巨头吧#登上了微博热搜,说的是徐开聘在《斛珠夫人》里饰演的帝旭是“疯批皇帝”,性情喜怒无常,脸色比天气还令人捉摸不定,演员表演时也是发疯式表演。这里的“发疯”,更通俗地说法,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咆哮式表演。

马景涛堪称典型代表,赵又廷在《痞子英雄》《平凡的荣耀》里也践行着这样的演法。而不久前完结的《星辰大海》里,林峯饰演的方恒之,也被观众戏称为“咆哮帝”,一到激烈的感情戏,动作幅度很大,声嘶力竭,青筋尽现。

不过都是发疯式表演,却有水平高低和评价的分歧——为什么有些受到好评,有些却只能得到差评?

-01-

发疯式表演不只我们有

发疯式表演的内核就在于“咆哮”和“抓马”,其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共同点。

其一,所有情绪大开大合,能喊就不用说,并且所有情绪要尽可能直观地反映在脸上,五官要尽可能地撑大。

其二,声音必须飙到最高,要铆足了劲,各种大喊大叫、声嘶力竭。

其三,台词一定要带有浓烈的情绪,一口气大段大段地输出,尽可能通过台词的叠加强化情绪。比如“你怎么不回我消息”,在发疯式表演里就要变成“你怎么不回我信息!你不知道我等了好几个小时有多辛苦吗!你明明答应过我要及时回消息的!你欺骗我!你不是真的在意我!原来我这么可笑!”

国内发疯式表演很多是出自于琼瑶剧,琼瑶剧带有很浓烈的情绪,演员经常是大段大段直抒胸臆的台词。马景涛就是在琼瑶剧里确认了自己“咆哮帝”的位置。比如在《梅花烙》里,马景涛经常一边疯狂咆哮一边使劲摇晃女主角的肩膀。当时这部剧的女演员陈德容事后就表示,自己经常被马景涛捏住双肩,有时疼得快要掉眼泪。而其他剧的对手戏女演员,也纷纷吐槽过马景涛的晃肩功力,刘雪华说“导演一喊卡,我就马上跑开”,陈红说“两条胳膊被他捏淤青了,都不敢穿短袖”。

发疯式表演并不是国产剧独有。像韩国一拍就是三季的爆款狗血剧《顶楼》,堪称狗血剧的集大成者。别人是“一滩”狗血,《顶楼》直接就是一“缸”狗血。剧中的主要人物永远在吵在闹在折腾在行动,演员也基本只剩歇斯底里一种演法。有时看着那些演员面孔扭曲、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观众都替他们感到“缺氧”。

日剧里的“颜艺”,也跟发疯式表演很接近。“颜艺”就是将表演给漫画化了,角色一言一行,尤其是面部表情像漫画一样夸张,这是一种呈现内心的表演方式。就比如堺雅人一直是挺儒雅的大叔,可他在《Legal High》《半泽直树》里,颜艺都特别夸张。

泰剧里的发疯式表演,更不会让人失望。就像有句话这样说的,千万别惹泰剧里的女人,毕竟动不动就尖叫扯衣服推搡扇耳光——我打你耳光我打你耳光大家一起来打耳光,你推我我推你最后我把你推得远远的……

(IC photo / 图)

-02-

发疯式表演也得有演技

显然,发疯式表演也是一种表演方式,一种创作手法。只不过,都是“发疯”,却有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

就比如《顶楼》里的金素妍,去年就凭借这部剧的发疯式表演获得了电视台的年度最优秀女演员奖,并且有可能冲击今年电视台的演技大赏。很多人误以为,发疯式演技只管大喊大叫、肺活量足够大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发疯式演技既需要大开大合,也需要在大开大合的情绪中表现出层次感,要粗中有细,有的放矢,能够在狂野中体现细腻。

所以,发疯式表演需要很强的信念感。就像马景涛在演戏的时候,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这种入戏的状态让演员变得非常专注,表演上张力十足,一到浓烈的剧情就情绪上脑,动作幅度很大。观众虽然觉得有些夸张,但还是能够信服角色的存在。

发疯式表演的负面案例,就是“蚂蚁竞走十年了”。很多年轻演员的发疯式表演只剩“发疯”,情绪爆发太过突然,语气夸张、音调浮夸,只会让观众觉得滑稽。

发疯式表演要有灵光,既要靠演员,也得看剧情。有两条路子走得通。一种是,戏剧环境就是需要发疯式表演。比如琼瑶剧,情绪就是特别浓烈,人物内心总是翻江倒海,表演时也需要更情绪化一些。再比如韩国、泰国的狗血剧,密集的狗血情节,就像是乘坐过山车,演员脑子里一片空白,只顾着尖叫,没有那个心思去想着要怎么做表情管理,状态也就显得“发疯”。

另外一种情况是,发疯式表演只不过是演技的一种形式,剧情本身仍然是稳定的、扎实的、深入的。这在一些日剧里体现得很明显。就比如前文提到的《Legal High》《半泽直树》,都是日剧里很经典的作品,有强烈的现实感,也有深刻的社会表达。只要演员表演上拿捏准确,总体的表演风格情绪化一些也无所谓。

如今很多发疯式表演不再灵光,除了演员表演没有层次、缺乏细腻以外,很大的原因是剧情出了问题。不少编剧一边鄙视琼瑶剧、狗血剧,拼命想要深刻,但能力又不够,只能用狗血桥段博关注,结果成了尴尬的半吊子。

比如《斛珠夫人》,缇兰同父异母的姐姐紫簪是帝旭的心头挚爱,却因叛乱而丧命。因为缇兰跟紫簪长得很像,帝旭一会儿对缇兰深情,一会儿又暴怒,变脸让人措手不及。编剧不敢甩开膀子放肆狗血,也没有本事将这种矛盾的心理刻画得更真切,只能让角色时而发疯时而正常。到最后,编剧拼命想要体现人物的悲剧感,观众看到的只是一滩狗血,演员的表演也显得莫名其妙。

总的来说,发疯式表演需要演技,狗血剧同样讲究编剧技巧。怕就怕有些剧方和演员拿发疯式表演做营销,殊不知人家“发疯”底下有真本事,而你的“发疯”就只剩“疯”而已。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