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县隆街镇东坑村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2019年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
东坑村下老屋(小泉公祠)。 受访者供图 南方+ 蒋才虎 拍摄
东坑村位于山间小盆地,四周群山环绕,村内地势平缓,绿树成荫,古民居随地赋形,自然分布,朝向不一,或依四周山脚而建,或建在小山丘上,参差起伏,错落有致,显得生动活泼。
东坑村舜显公祠。 受访者供图 南方+ 蒋才虎 拍摄
东坑村中心民居建筑密集,周边稍显稀疏。古民居皆为客家典型围屋,平面布局呈方形或马蹄形,围屋与周边附属建筑呈众星拱月状,围屋周边有山、有水、有田,野趣天成。
东坑村舜聪公祠。 受访者供图 南方+ 蒋才虎 拍摄
东坑村原名东溪村,明朝弘治年间(约公元1500年左右),叶氏祖先迁徙到此定居,开枝散叶,繁衍生息,子子孙孙达500多年。
走进东坑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树龄近200年的参天古树木荷和椎树。古树旁有滋润村民上百年的古井,古井水至今依仍渗涌不断,清净甘甜。
东坑村保存较完好的古民居有十余座,较典型的有下老屋、永盛围等。
东坑村永盛围。 受访者供图 南方+ 蒋才虎 拍摄
下老屋也叫小泉公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定居该地的叶氏三世祖小泉公兴建,属三进两围祠堂住宅混合建筑,坐北朝南,屋顶悬山式,青瓦白墙,砖木结构。外墙由青砖砌就,内墙由毛石泥砖筑成。大门呈凹肚式,木门框,门额挂阴刻行书“小泉公祠”木匾,两侧贴黑色花岗岩楹联,刻行书金字“南阳世泽”“楚国家风”。
宗祠大门前竖两根圆形石柱支撑前廊梁架,上有精美雕饰。上厅天井和下厅天井皆由青石铺成。天井一直以来都放养有乌龟,乌龟来回爬行可保持天井水道畅通。
下老屋建筑屋架雕梁画栋,刻有山水、花鸟图案,十分精美。厅堂设有雕饰繁复的神龛,神龛供奉先祖牌位。宗祠里有十来对柱子,柱础皆为青石,青石柱础雕刻形式多样,美观大方。
宗祠前有地坪和月塘,月塘前有一口水井,与宗祠同时修建,泉水甘冽,是当地居民饮用水源。
2011年,下老屋被连平县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叶氏另两座公祠(叶氏十九世先祖舜聪和舜显于明末清初修建的围屋),距今已300余年。这两座公祠布局和规模相近,大门凹肚式,红色木门框,门前有双石柱,天井用河卵石铺就,前檐承梁上雕有精美花草,门屏上有人物浮雕。祠堂设有神龛,神龛呈三层斗拱式,宛若微型宫殿。
【全媒体记者】蒋才虎
【通讯员】刘梦莎 袁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