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政协委员邹雄彬:以“绣花功夫”活化历史文化街区

南方+ 记者

▲ 点击查看惠州两会专题报道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座城市的“活化石”,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特有社区文化及大众的生活需求,对其活化利用能够提高大众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惠州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建置史和一千四百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古城。目前,惠州已有北门直街、金带街、水东街、铁炉湖、淡水老城和平海十字街等6处街区纳入了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名录。

历史文化遗留丰富,但资源的活化利用则仍存在着不小问题。惠州市政协委员邹雄彬介绍,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历史街区目前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着历史风貌保护不力、街区产权主体复杂、街区基础设施老化、活化利用进度缓慢、技术人才力量匮乏、多头管理难出成效等问题。

如何改善这一局面,真正让历史资源转化成“活宝贝”?邹雄彬建议要进一步推进惠州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化利用,要以传承历史文化、改善民居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做到“科学谋划、整体布局、分期实施、逐步推进”。

具体到落实环节,邹雄彬认为首先是要做到因地制宜,总体布局,分期实施,六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利用,在时间上应按时序、分步骤。具体操作上应分类型、划重点,以立足保护活化原则,量力而行。与此同时要加速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参与”模式,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多渠道筹资,多元化运营,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证政府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历史文化街区持续发展。

此外,邹雄彬还建议要更加充分地挖掘文化,丰富内涵,凸显惠州特色。要结合区域和地方的历史遗产和特色文化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在品牌塑造上,水东街、铁炉湖要突出商旅和东坡文化品牌;金带街要突出科举教育文化品牌;北门直街要突出循州总管府、清朝中营守备府——苗屋文化品牌;淡水老街要突出客家民风民俗及教育文化品牌。在推进方法上要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修复、活化、培育,替代大拆大建,与当代生活方式建立有效链接,以“绣花”功夫打造精品工程。

【记者】张峰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