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公益事业是个好事,广东志愿公益事业发展得很好”,岭南画派“山水掌门人”陈金章先生现场捐出珍贵佳作《春山云起》为志愿公益代言。
1月8日晚,广州塔内爱心满溢,艺术展演、公益义卖、爱心捐赠汇聚成志愿广东又一靓丽风景,“一起来 粤有爱”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在广州塔举行。
图说: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指导,省志愿者联合会、省美术家协会、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省青年联合会、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省青年商会、省青年科学家协会、省海外留学青年联谊会、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省青年文艺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吸引了超200名爱心企业家、爱心人士以及社会组织、基金会代表等参与现场义卖、认捐等活动,助力广东志愿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艺术力量放到公益大平台上
美好风物尤育价值观,岭南有许多热爱公益事业的艺术家,他们用手中的笔、用他们的声音、用他们的表演在默默支持着志愿服务事业。
在此次活动中,陈金章、许固令、陈永锵、张桂光、许鸿基、梁如洁、王璜生、何建成、李劲堃、王永、李东伟、黄唯理、陈春盛、张彦、许鸿飞、魏华、郑阿湃、颜奕端、林蓝、孙晓枫、李若晴/顾作义、谢远清、程一峰、许泽荣等20余名艺术名家与社会爱心人士纷纷捐赠心仪艺术作品,支持志愿公益事业。
其中,李劲堃、林蓝、王永、张彦、李东伟、黄唯理、郑阿湃、李若晴/顾作义等连续参与了两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
“志愿者是一种人格、一种为社会服务的品格。”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陈永锵表示。
连续两次捐赠画作的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表示,“我们要把美术的力量放到公益的大平台去,尽美术工作者应尽的公益责任,这是我们大家应有的担当。”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表示,自己也愿意做一名“志愿者”,各尽所能去奉献,引导更多的社会参与。
艺术与公益,分别代表着美与爱的词语。本次活动更加注重文化艺术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通过新媒体传播、义卖品预展等方式传播志愿文化。
广州塔二层的活动现场外围,主办单位设置“一起来 粤有爱”——志愿文化艺术表达主题展,展出“艺齐战疫”“志愿文化艺术表达”活动征集的艺术产品,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大学生们围绕志愿服务精神、广东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志愿服务重点领域和品牌项目内容等进行创作,在艺术表达中弘扬志愿文化。
当晚,除义卖外,广州市少年宫雨后彩虹融合艺术团,全国青联委员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张学樑教授,省青联常委、星海音乐学院青年歌唱家冯珊珊老师以及星海音乐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文艺志愿者还带来了以志愿公益为主题的艺术展演。
活动设置“一起来 粤有爱”——志愿文化艺术表达主题展。
志愿服务向社会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回顾2020年,首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活动共拍出义卖品26件,共筹得善款871万元,其他捐赠1006万余元,所筹集资金用于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志愿者成长关爱、志愿服务组织扶持等利于推动广东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所需。
如在疫情一线,支持200万元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带动超43万名志愿者、超1万个志愿服务团队投身疫情防控,累计服务时长超1100万小时,撬动更多保险公司、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捐赠资金和物资支持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在乡村振兴一线,支持超过千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粤东西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一线,接力开展驻校社工等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并推动省市两级财政安排9.7亿元专项资金,分4年招募1万名高校毕业生面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市、肇庆市以及惠州市龙门县的乡村开展2至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在志愿服务组织培育方面,依托“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联动政府与社会资源整合超1100万元,培育和扶持470个志愿服务组织(项目)。
近期,还支持推动实施器官捐献倡导志愿服务行动、发展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非遗”志愿服务队、开办“南方非遗”学堂……广东志愿服务正朝着社会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筹集的所有资金将全部用于支持全省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主管的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将负责管理本次活动资金募集和管理工作。该基金会是全国首个省级志愿服务公募基金会,已资助超2458个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
【记者】陈理
【通讯员】岳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