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这五年|三届“老”委员刘蕾:见证细水长流的力量

南方+ 记者

算上2022年再度当选为新一届政协委员,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刘蕾已经是连续三届的“老”委员了。

从最初当选时的“懵懵懂懂,初生牛犊不怕虎”,到第二个五年时能够提出“更加成熟、更有分量”的提案,再到如今即将进入履职的第11个年头,刘蕾坦言:“这不只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再次当选的压力更大,也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了。”

刘蕾

身为东莞教育系统的一份子,刘蕾担任政协委员以来一直围绕教育、文化、宣传、社会管理等领域“为大众发声”,仅在过去五年间,就提交了17份提案。

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家庭由于父母“停工”、孩子“停课”而出现了亲子关系紧张的情况。刘蕾及时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并提交了《规范我市家庭教育,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建议》,提案围绕“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立互联网+家庭教育援助平台”“针对特殊家庭(如单亲)提供帮助”等方面展开。

“我们面向公民办中小学的孩子们发放了调研问卷,确实感受到有些孩子的情绪已经存在问题,所以我对这个提案的印象特别深。”刘蕾说,随后该提案也受到了东莞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多次电话回访反馈情况。

除了基于本职工作而关注到的社会问题外,刘蕾还从个人爱好中挖掘出提案——2020年,刘蕾还提交了《关于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继续打造“音乐剧之都”的建议》。

作为一名音乐剧爱好者,刘蕾从2007年东莞原创的第一部音乐剧开始“追”,到现在已经有15年,“可以说我是眼看着东莞音乐剧一步步的成长”。

2019年,广东制定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刘蕾和团队对标了深圳、佛山、珠海等城市的建设情况,发现这些城市基本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东莞也亟需通过占据文化圈的一席之地,来增加城市软实力,吸引更多人才爱莞留莞。

“现在东莞的音乐剧市场,还是存在‘曲高和寡’的局面”,刘蕾说,“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够制定音乐剧的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大力支持如塘厦等有音乐剧创作基础的生产基地,擦亮品牌、留住人才。”

今年,刘蕾的提案关注到了特殊教育方面。根据东莞市教育局的规划,预计到2023年,东莞将实现“镇镇都有特教班”,但班级建立起来,相匹配的师资如何保证呢?据此,刘蕾提出建立“特教老师走班制”的建议,通过弹性的管理方式,让特教老师的资源能够最大化地被利用。

“做了10年政协委员,我感觉更多时候我们的角色是一个推动者,做的是一件细水长流的工作。”刘蕾认为,党和政府带领着全市的经济社会整体向前发展,可能会有一些暂时没有关注到的角落,“让这些细微之处被看见”就是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星光虽然微弱,但能够看到点点星光,也会让人感到温暖,不是吗?”

【记者】于羽佳

编辑 毛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