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迈向大园区时代,佛山为什么?

南方+ 记者

规划建设超400平方公里的佛北战新产业园、谋划建设160平方公里的临空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54个万亩以上工业集聚区……

1月7日,佛山市市长白涛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下阶段佛山产业园区建设作出系列部署,释放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佛山将迈入大园区时代

大园区有多大?以佛北战新产业园为例,规划总面积相当于2.6个禅城区,而临空大型产业园区的规划面积也与禅城区不相上下,规模之大,在佛山历史上非常少见。

产业发展离不开空间支撑。近年来,土地碎片化、工业不连片已成为制约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沉重包袱。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佛山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强化产业空间规划布局是必经之路。

大园区大平台能否成为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这将是2022年乃至“十四五”佛山经济的关键看点。1月7日上午,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南方+ 戴嘉信 拍摄

1月7日上午,佛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南方+ 戴嘉信 拍摄

迈入“十四五”,佛山如何打破空间焦虑?过去半年,佛山这三场重要会议给出了线索。

去年8月20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首次提出,要以“四大决心”促“四大改变”。这是制造大市佛山破除发展桎梏的宣示与冲锋。

同年12月,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再次强调,要坚持以“四大决心”促“四大改变,并首次提出要形成“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

这被视作新一届佛山市委班子破解“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难题的创新谋划。

而此次,202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细化落实了市委全会、党代会的部署。最典型的表现是,报告首次对外公布了两大产业园区的规划蓝图。

其中,作为佛山发展先导性经济的抓手,佛北战新产业园将探索市区联合建设模式,以云东海生物港等为核心启动区,推动水都产业园、狮山新材料产业园、丹灶新能源产业基地、官窑物流园、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等多个产业组团协同发展。

此前,佛山市党代会提出了“向西,打造机场空铁经济带”。这在此次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了更进一步的谋划:建设160平方公里的临空大型产业园区,发挥空铁路港联运优势,集中发展航空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商务等产业。

从战略谋划到落实举措,佛山迈入大园区时代的路径正一步步浮出水面。

打造大园区,空间从哪里来?对佛山而言,这是一个棘手却又无法绕开的话题。

从绝对值来看,佛山土地面积小,同为经济体量破万亿的城市,无锡有4627平方公里,苏州面积超8600平方公里,宁波面积超9800平方公里。不仅如此,佛山土地开发强度已超过38%,已超过警戒程度。其中,顺德、南海两大制造强区土地开发强度更高达约50%。 从利用效率来看,目前佛山的产业园区大多是见缝插针地散落在城市中,占用了大量土地空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却不尽人意。

“十四五”期间,佛山要争当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争创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产业空间瓶颈非破不可。

突破空间瓶颈,佛山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就是挖增量优存量,开辟更多空间。佛山提出,要把工业用地管控总量由原来的350平方公里调整为450平方公里以上,坚持以“工改工”为主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

这意味着,佛山将逐步破解土地碎片化的问题,将零散的土地整合成大园区、大平台。此次,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规划建设54个万亩以上工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一批大规模、有影响力的产业平台。

开辟新空间的同时,佛山也在加强资源配置效率。不同于以往对五区发展定位分别作出部署,佛山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抛开区域划分,提出构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高效联动产业格局。这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佛山将从市一级层面加强土地资源的统筹配置

不仅如此,佛山还将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市党代会还是此次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建立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机制。

这相当于在南海与三水、顺德与高明之间架接了一座桥梁,促使包括产业资源在内多种资源交流互通,发挥规划这只“有形之手”的统筹效果,让产业与空间得到更有效的匹配。

当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挖掘、高效配置,佛山产业空间格局也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佛山将迈入大园区时代。南方+ 戴嘉信 拍摄

佛山将迈入大园区时代。南方+ 戴嘉信 拍摄

有了新空间,佛山要怎么用?

首先要用来形成新集聚。当前,佛山产业发展仍处于“星星点点”“天女散花”的阶段,不连片、不成带。多个产值上千亿的产业,分散在全市各个镇街,很难找到大规模集中发展的样本,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虹吸效应。

打造大园区大平台,意味着佛山有望打破产业不成带的现状,引导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与此同时,打造大园区大平台,也是为佛山引进新产业、培育新赛道。

多年来,佛山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但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新”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佛山亟需触碰新赛道,增创制造重镇竞争优势。此次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战新产业要成为发展新引擎。

从国内兄弟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引入龙头项目是布局新赛道的关键一招。例如,南京江北新区依托台积电项目,逐步打造出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东莞松山湖引入华为终端项目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同理,佛山要开辟新赛道,亟须聚拢一批行业龙头项目。而这类龙头项目往往对连片土地有着强烈需求。这就要求佛山在新空间打造出一批现代化产载体,以此吸引新兴产业的龙头项目,将星星之火培育成新的集聚。

佛山打造大园区大平台,是空间形态的重塑,更是产业格局的重塑。

当下,打造大平台已经成为各区最重要的新工作。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大园区是一个新鲜事物,也是宏大命题,摆在市区镇面前的难题还有很多:如何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开展深度合作;如何进一步高效整理土地,腾挪更多空间;如何在大园区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高度融合;如何让大园区吸引外来人才的干事创业平台……这些课题仍待一一解答。

谁在大园区时代抢得先机,谁就将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率先破局。

【南方日报记者】王芃琹

阅读更多:

专题|聚焦2022佛山两会

南方观察|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佛山凭什么?

编辑 朱苏娇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