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升农业科技化,增强农民市场竞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为了更好地总结推广农民合作社规范运行、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先进经验,引导我市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2021年10-12月,惠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主要成员组成服务队(下称“服务队”),相继走访全市各县区的会员单位,通过深入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了解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情况、展开一系列针对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案例学习交流活动。
农业机械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在龙门县龙田镇旧梁村,服务队调研了龙门县力文农机专业合作社。据了解,目前,该合作社共有成员23人,配置有6台收割机、8台插秧机、6台播种机等农机装备,并设置有完善的农机库、维修配件部、产品服务销售部等,可对外提供包括机械旋耕、插秧、飞防、收割、秸秆还田等种类齐全的农机服务,是目前龙门县规模最大的专注于农机服务的专业合作社之一。
合作社负责人陈力文介绍,合作社已为超过300多家农场提供农机服务,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劳动就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研后,服务队成员认为,围绕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服务乡村振兴大局,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力文农机专业合作社肩负重任,应当继续增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熟悉农机化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继续壮大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争做科技兴农道路上排头兵,通过做强优质农产品,调整龙门的大米产业结构,为打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门大米知名品牌作出积极贡献。
引导科研成果实现生产应用转化
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转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在博罗县石滩村,服务队调研稻阡陌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获悉,自2017年该合作社通过引入益生菌科研成果、实施有效转化,在水稻种植上获得了成功后,合作社负责人叶桂芳便带领农民扩大种植益生菌水稻。目前,合作社在博罗拥有1000亩益生菌水稻种植基地,水稻平均亩产1200斤,年出产优质稻米400吨,销往省内和香港、澳门市场。
叶桂芳介绍,运用益生菌技术就是利用有益菌类代替农药,恢复土壤微生物含量,利用微生物繁殖时把有害物质分解,调整土地酸碱度,改良土壤环境,从而免除农药,减少化肥使用,改良农作物的品质。
与此同时,合作社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帮助杨村镇石滩村农民种植益生菌水稻。合作社提供种子和益生菌及相关技术服务,收获时以每100斤比市场高出50块钱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回收。合作社生产的益生菌水稻2019年被评为“国家绿色健康食品”。
“我们将以益生菌生物技术为核心,进一步发展高质高效的农业新路子。”叶桂芳表示,合作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种植户提供种子、益生菌及相关技术服务,收获时以高出市场价格回收,实现技术兴农、联农、带农。
“三产融合”创新特色产业发展
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有多种形式,其中“企业带动型”,即“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合作形式备受关注,也值得广泛学习推广。
12月,服务队来到惠东多祝县的惠州市花海茶园有限公司、惠州市丰溪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创新发展模式的学习交流。
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以岩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及茶文化传播为主,观光、休闲、旅游为辅的新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建立茶叶种植基地以及推广茶叶合作社的模式,推广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从茶叶的良种选育,有机化栽培,标准化生产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面发展茶产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
2020年,该公司成立惠州市丰溪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基地+合作社+公司的发展模式经营。合作社负责人温新伙介绍,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往惠东方向西枝江左右边有30多公里的丹霞地貌长廊,特别适宜种植武夷山岩茶。随后,在农业专家指导下,公司开展了武夷岩茶“北茶南迁”课题项目,在惠东发展了超过1千亩的岩茶种植面积。
在此基础上,温新伙还开发出了岩茶新制作工艺,比传统工艺节省三至四次复焙工序,极大缩短了茶叶上市时间,制作的岩茶条索紧结,橙黄清澈透亮,富有花香和干水蜜桃香,口味浓醇、甘滑,成为惠州岩茶的特色名牌。
巾帼标兵返乡创业振兴乡村
在龙门县麻榨镇北隅村,服务队走访调研了惠州市均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巾帼标兵创业,发展龙门年桔”的励志故事被广为流传。据介绍,该合作社专注于柑橘新品种引进和高产优质栽培种植,并致力于构建产学研联合、产供销为一体的合作社创新模式,为广大农户发展柑橘生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合作社获评“广东省巾帼林示范基地”;2020年,成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龙门年桔产业发展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合作社发展的良好成绩,离不开巾帼标兵--合作社理事长王月金的带动。几年前,她目睹了家乡年桔遭受黄龙病侵袭,导致家乡农民生活质量下降。为了振兴家乡柑橘产业,王月金毅然选择回乡创业,组织开设均悦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带领家乡农民重拾柑橘致富信心。
发展农业产业的道路虽然艰辛,但也收获满满。王月金不断健全合作社规范管理,坚持以“靠农、帮农、惠农、扶农”为宗旨,为成员提供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等服务,引导果农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着力提升柑橘生产品质。
同时,她还建立完善了帮扶带动农户利益机制,大力发挥乡村振兴服务站的作用和优势,与其他合作社、贫困户、周边农户签订协议,为其提供专业化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共同攻克柑橘病虫害。
在王月金带动下,合作社还建设了1处占地4000平方米的柑橘收购、清洗、打蜡加工基地,实现了柑橘种植、收购、销售全链条运营模式;先后在广州、东莞、深圳等各大城市建立销售网点,积极开展线上销售;并注册“梅上月”品牌,拿到出口果园及出口水果资质,促进了龙门柑橘与国际市场接轨。
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运营,合作社服务农户能力不断增强,产社融合加速发展,并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产增收,达到带动、帮扶果农创增收效果。
如今,王月金还计划筹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风情园,打造住民宿、吃农家菜、体验农耕文化、生态养生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休闲综合体,为龙门县柑橘产业壮大和当地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乌天宇
【通讯员】钟庆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