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汕尾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师素质和能力水平得到较大提升。2021年,全市培养了新一轮省市级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共计52个,其中省级12个,陆河县河田中学教师李轶就是当中一员。
李轶,高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任陆河县河田中学语文组长,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教育考试命审题专家库专家,华南师范大学三区导师,汕尾市语文学科教研团队成员,兼任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名师。
从教16载,李轶坚持课程改革,引领高中语文教育创新,先于新课标提出“阅读与写作一体化”语文教学理念,并投身研究:独立撰写论文《谈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知识转型于教学改革》发表于《广东教育》(综合),《文言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应用》发表于《新课程》,其他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均发表于省级期刊;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在结题次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二等奖,填补了陆河县在此奖项上的空白;主持汕尾市重点课题“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表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源语文”视角下的三位一体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以顾问身份参与省市级多项课题研究。
李轶在给学生上课
李轶严于律己,善与反思,教学上坚持每周一结,以反思和随笔形式记录日常教学;并以自身成功经验鼓励和引导青年教师从普通教师向更高层次的教研型教师努力发展,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严谨严格的要求引领多位年轻学员走向成熟、成功。连续五年在省市级教学研讨会中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作主题报告、开设讲座;曾获校优质课一等奖、县优质课一等奖、汕尾市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广东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语文)二等奖。
提出“效益导向语文”理论。李轶认为,语文教学应做到“三符合”:必须符合地方学情、符合学生学力、符合发展理念;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他结合新课标要求与汕尾实际情况,开设讲座,带领学员外出学习、深入钻研、课程接力,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案例,充分起到省级工作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教学组织方面,李轶有两方面主张:一是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多维备课——形式与内容并重,备学情、备情境、备任务、备方法、备目标、备重点,强调在形式(情境、任务)的带动下达成教学目标(重难点),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二是培养学生从语言到思维,向思维到语言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强调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以听、读、见、感,作为知识的吸纳方式,以思、辨、悟、写,作为能力的表达方式,将学力提升至语文核心素养层面。
李轶表示,工作室将继续以“求真务实”作为可持续发展根基,将“以一室带一校,以一校带一区”为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担当、有理念的优秀语文教师,为河田中学、汕尾教育和广东省基础教育尽策尽力。
【来源】汕尾市教育局
【编辑】陈妙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