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恩平市西门大桥及南堤路工程竣工通车!”2021年12月31日上午,随着恩平市委书记黎沛荣一声宣布,备受市民关注的恩平市西门大桥及南堤路工程竣工通车,为恩平市2021年城市交通建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一座城市的血脉。高铁客运站场路“一站场”以及飞马大桥、西门大桥“双桥”建成通车,南堤路、沿江路“两路”升级改造完成……
在过去的一年里,恩平市大力推动城区交通建设,一系列重点交通项目建成通车,打通了恩平城市发展的“大动脉”,畅通了人民群众的“出行路”,为恩平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双桥”飞架南北
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锦江河是恩平的母亲河,也是恩平主城区南北两岸天然的分界线。1月25日,12月31日,在2021年的一头一尾,飞马大桥和西门大桥“双桥”先后开通,对恩平市南北互通实现了质的飞跃,进一步完善贯通锦江河一河两岸的交通枢纽。
飞马大桥建成于1989年,面对恩平经济发展需求和逐年增加的车流,恩平市委、市政府决定原地拆除重建飞马大桥。2019年7月26日,飞马大桥正式封闭。2019年11月25日,飞马大桥正式开拆。2021年1月25日,新的飞马大桥建成通车。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飞马大桥提前了10个月建成。经过一年多的建造锤炼,飞马大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成为全程360米、总宽32米,双向六车道的一座崭新大桥。
新建的西门大桥总长399.03米,桥梁长271.18米,桥梁宽26.5米,引道长127.85米,采用城市道路桥梁一级标准、100年一遇的防洪水位设计,双向四车道。在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西门大桥像飞马大桥一样跑出了恩平“加速度”,提前5个多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飞马大桥和西门大桥都是连接恩平城区南北两岸的主要通道,“双桥”的建成通车,将有效解决城区居民的交通难题,缓解交通压力;拉近新老城区之间的联系,疏通车流、物流和人流;加速城区之间人员的融通,方便居民生产生活;促进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承载能力。
双桥建设启动,市民翘首以盼。无论是飞马大桥还是西门大桥的建设,都备受关注,通车仪式现场早早就站满了围观的市民。
“一座大桥联通了两岸,走路就能轻松到达。”恩城街道塱心村村民黎伯说。黎伯已年过七旬,亲眼见证了数十年来当地的变化,他告诉记者,塱心村位于西门大桥西桥头,在西门大桥建设前,村民到西门需要绕到锦江双桥再折回来。“20世纪70年代时,塱心村的人都是坐船到河对面赶圩的。”黎伯说。
市民梁晓东高兴地说:“短短几年,城区的交通可谓大变样,宽敞笔直的长堤路铺好了,横跨锦江的西门大桥也通车了,对于这一带的居民来说十分方便!以前送孩子到黄冈实验中学上课最快都要20分钟,现在五分钟都不用。”
“两路”升级改造
锦江两岸风景如画
2021年1月25日,伴随着飞马大桥的通车,沿江路(恩平大桥至碧涛苑段)升级改造也同步通车。该路段采用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全长2156米,道路宽度14至24米。道路设计为双向两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
2021年12月31日,和西门大桥同步竣工通车的还有恩平中心城区南堤路(西门大桥南岸至华林证券段)及沿江路(西门大桥北岸至锦电双桥段)道路改造工程。该项目对南堤路、沿江路6632.2米道路及长堤进行升级改造。
至此,恩平城区锦江两岸的道路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线贯通,升级改造道路总长近9000米。升级改造后的两岸沿江道路和长堤焕然一新,大大改善了中心城区的内部交通环境,不仅让群众出行更便利,也成了锦江两岸新的风景线,对提升恩平城市品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高铁客运站场路通车
构建内通外联大通道
2021年1月25日,恩平市高铁客运站场路正式建成通车。高铁客运站场路是恩平市规划路网的主干线公路,是城区联通江湛铁路恩平站的唯一高等级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双向6车道,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80公里,整体呈由西往东走向,起点位于恩平市中心城区锦江大道与国道G325线交会处,终点位于江湛铁路恩平站,全长5.16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的沥青道路,总投资3.11亿元。
建设恩平市高铁客运站场路是破解恩平中心城区发展瓶颈、构建高效便捷大通道网络的迫切需要。项目建成后,进一步强化了恩平市中心城区道路网的内通外联,让交通运行更加通畅,促进恩平市高速铁路与公路的衔接,提高城区道路的建设品质,助力全市城市品质提升,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其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实现经济物流的集散,加强与开平市、台山市等邻近地区的联系,推进台开恩交通一体化,促进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张婧媛
【图片】恩平市委宣传部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