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入实施创建平安幸福汕头“六大工程”,是新时期汕头市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内容,亦是实现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的有效途径。汕头政法系统如何答好这道题,对建设平安汕头法治汕头具有重要意义,更关系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大力推进。
开启2022年新征程,汕头市委政法委、南方日报汕头新闻部联合推出“平安幸福奋进时”系列访谈报道,聚焦全市政法机关平安法治建设实施路径,为汕头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良好宣传舆论氛围。
潮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庆贵:
着力织密“四张防护网”,全力打造“善治稳区”
“潮南区将立足政法工作实际,切实履行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潮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马庆贵近日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围绕“善治稳区、产业强区、改革兴区、融通活区、惠民立区”发展目标,引导全区政法各单位、全体政法干警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在识变、应变、求变中把握机遇,全力开辟政法工作新局面。
南方日报:围绕汕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奋斗目标,潮南政法应该如何贯彻市党代会精神,担当作为,奋力开创新局面?
马庆贵:一是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牵头制定了《2021年维护政治安全八个专项行动总体方案》,深入推进维护政治安全八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政治安全,保障大局稳定。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会稳定组作用,联合区各有关单位加强涉疫情矛盾纠纷、群众投诉、网络谣言、哄抬物价等事件隐患,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深入推进社会矛盾问题十个专项治理工作,将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二是全面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与面上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不断完善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促进扫黑除恶常治长效。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加快实施“雪亮工程”建设,着力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深化平安建设、增强群众安全感。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社区、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提升基层治理工作成效。持续实行“平安细胞工程”示范点三级创建机制,坚持以典型带动整体前进,以“小细胞”带动“大细胞”,以小节点带动大环境,全力构建基础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平安潮南建设新格局。开展非正常死亡事件防范化解工作。推进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室)建设工作,下好防范轻生行为的“先手棋”。依托平安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对每一宗非正常死亡事件展开“刨根究底”式的调查分析,进行全面、细致的督导检视,梳理总结防范化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短板,迅速厘清责任,落实整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牵引,建立健全社会治理联动中心,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等专业力量及商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高效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医疗、劳动等领域纠纷,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增量。并积极推进“无讼村居”试点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在全区11个镇(街道)设立法官工作室,选择有条件的行业协会设立“法官工作室”。
四是扎实开展政法队伍建设。把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契机,充分利用潮南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全体政法干警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焦点问题,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爱民实践活动,通过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忧心事,多措并举营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增进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机关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打造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政法铁军。
南方日报:市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具有汕头特色的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模式,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潮南政法将如何把握新发展形势,发挥政法工作优势,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马庆贵: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潮南区将坚持以稳定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着力织密法治、安全、平安、自治“四张防护网”,全力打造“善治稳区”。
一是持续推进法治潮南建设,织密法治防护网。抓好“八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压实普法工作责任。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推动实施“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建设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推进媒体庭审直播、群众旁听庭审,进一步拓宽普法渠道。培育一批普法讲师团、优秀志愿者团队,鼓励大学生进农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发挥人民团体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全面开展法治镇(街道)、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加大基层法治建设力度,提升法治潮南建设水平。
二是坚决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织紧安全防护网。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针对可能引发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加强应急准备,及早预防管控。建立完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社会矛盾风险防控协同机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危机干预机制,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实施整治,全面及时掌握和处理群众的诉求,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最大限度把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是持续推进平安潮南建设,织牢平安防护网。加强统筹协调,构建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局面。强化“打”的力度、夯实“治”的基础、锁紧“控”的闭环、拓展“建”的成果,持续加强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大对涉黑涉恶涉乱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精细管理科学布施、源头防范全面到位、平安建设点面协同,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战疫情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四是加快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织细自治防护网。紧扣防控违法犯罪、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公共安全隐患三大工作重点,进一步优化调整村(社区)基础网格划分,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构建覆盖城乡社区、条块结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体系。以“雪亮工程”建设为牵引,以“平安乡村”项目建设为载体,持续深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及联网应用,持续构建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潮南区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重要抓手,着力提高社会治理重点难点领域的治理效能,打造一批市域社会治理先进经验项目,努力打造更多社会治理“潮南样板”,为助推汕头创建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合格城市”作出潮南贡献。
【统筹】黄嘉锋
【记者】张伟炜
【通讯员】蔡润峰 陈佳俊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