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治滋养,“人人友善、人人平安”蔚然成风 | 平安东莞·五治聚力③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平安,民生所盼、发展之基。近日,东莞市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并被授予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全国60个获得该称号的城市。

即日起南方+推出“平安东莞·五治聚力”系列报道,关注东莞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聚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和谐善治,向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的生动实践。

你见过凌晨三点的东莞吗?

2021年12月14日凌晨,东莞大朗,气温只有10度,特警、医护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从东莞各个地方赶来。在这个与病毒赛跑的无眠夜里,大朗镇巷口村的一家火锅店灯火通明。

火锅店老板陈高林准备了热水、炒面、干净洗手间,提供给来去匆匆的一线“逆行者”。“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给他们提供支持。”陈高林称,自己这样的付出“很值得”。

1月5日凌晨,大朗最后2个封控区解封,群众走出园区大门庆贺。

1月5日凌晨,大朗最后2个封控区解封,群众走出园区大门庆贺。

人人友善、人人平安。从发现疫情到筑牢防线,东莞市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德治作用,迅速部署、精准动员,市民深明大义,志愿力量纷纷涌入,有效阻止了疫情扩散蔓延。

打造大湾区和谐善治新高地,是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实现迈向新征程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东莞市依托市域社会治理集成经验,充分发挥德治作用,以平安文化建设凝聚全民共识,打造新时期德治东莞模式。在这座平安之城,良好社会风尚和社会秩序正在浸润更多人。根据党代会部署,东莞将进一步深化平安文化建设,创建“平安细胞”。未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成为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参与者,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的践行者。

夯实平安之基

德治资源“活”起来

“排排坐,分苹果,你一只,涯一只……”孩子们纯真而又温暖的歌声,时常回响在凤岗镇油甘埔小学校园内,这是他们每学期都会开设的爱心义教进课堂教学活动其中的一幕。

“客侨歌曲学唱,有利于发挥艺术美育的功能,增强凝聚力。”凤岗镇油甘埔小学老师介绍,凤岗是客家山歌之乡。当发现很多孩子喜欢客家山歌,她们决定发动有此特长的家长给学生上课,培育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怀。

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走进学校。

油甘埔小学家长义工走进学校。

东莞试点平安文化列入学校选修课,充分挖掘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德治教育。走进石碣实验小学,“习正文化”氛围浓厚——正行榜前,“正”的榜样在默默传承“立正志行正义守正则扬正气”的学校精神;时正柱旁,二十四节气诉说着“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的道理;学正池上,全方位立体的“八正图”诠释着“走正道,做真人”的办学理念……

“我们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实质上是将平安文化融入学校习正文化之中,促使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把已有的安全知识内化为师生、员工长久的安全技能。”石碣实验小学校长朱志权说,从2011年,学校开始探索“习正教育”,秉承“走正道,做真人”的办学理念。

美育树人,正心修身。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是新时代德治的最大本土资源。除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在农村、在社区,依托村史等载体颂扬的传统美德也正逐渐内化为东莞人的精神追求、生活习惯、自觉行动,凝聚起基层治理的精神文化力量。

走进万江街道大汾社区何氏大宗祠,明清雕刻精美,地板砖散发着古老气息,侧墙上“两航”起义人员何玉文,名医何炎燊,书画家何成根、何为等先进人物的事迹被一一展示,一组组村里“敬老千叟宴”的介绍图文并茂。“敬老是大汾的传统美德,大汾何氏族谱载《祖训格言》有:‘忠孝吾家之宝’。”大汾社区一名工作人员说。

大汾社区的历史传统展示。

大汾社区的历史传统展示。

如果说何氏大宗祠碎片式展现了文明乡风中的历史传统,《大汾村志》则系统挖掘了更多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翻开这部编纂印刷时间耗时15个月的村志,上至古代,下至当今,全村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人物概况一目了然,村域历代兴衰起伏、重要纪事无不记录在案。“记录大汾人民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有利于发扬优良民俗家风,增加对美好家园的荣誉感、归属感。”工作人员说道。

深入挖掘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东莞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和平安最大公约数,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滋养,以德治强教化,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平安价值理念得以赓续。未来,东莞还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

汇合平安之力

德治能量“聚”起来

放学时,下课铃声敲响,校门口车辆鸣笛声四起,几辆电动车调头逆行,几位家长手举红色彩旗,身穿绿色马甲,一会儿牵拉孩子远离车辆,一会儿俯身提醒其停止打闹。

类似的场景在东莞经常上演,这些维持校门安全秩序的家长被学校师生亲切称为“家长义工”。如今,家长义工遍布东莞各镇街(园区)。丁女士担任南城阳光一小家委会会长多年,她与其他家长义工共同协助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家校互动活动,协调解决家长与孩子们在学校遇到的小困难。“以班级为单位,我们家长义工每天早晚轮流值日,在学校周边指挥交通,提醒过往车辆缓行,保护孩子们过马路安全。”丁女士说,“在能力范围内为孩子们多做一些事情,希望孩子能受到感染,以后也能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

家长义工护送孩子放学。

家长义工护送孩子放学。

在东莞,道德内在的浸润、规范、约束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和谐善治能量得以汇聚。

居住在江南社区、年近四十的李胜明是个热心人。来莞经商多年的他作为“来莞乡贤”调解室的调解员,这一年来跑前跑后没少忙活,“一些小矛盾发生后,湖南老乡会打电话来,我们开解几句就没事了,避免了小矛盾变大纠纷。”

在东莞市中堂镇江南社区,“来莞乡贤”调解队伍小有名气。在这个毗邻广州市新塘镇的社区,现有户籍人口2000多人,异地务工人员3万多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倒挂的“城中村”。

“涉及的房屋租赁、劳务聘用事宜较多,基层矛盾问题纷繁复杂。”江南警务区警长陈放平介绍,为提高“来莞乡贤”调解员的法律和业务知识,他们还通过社区驻点律师和司法分局普法人员授课,剖析典型调解案例,并以微课堂形式,学习法律手册,解答调解问题。此外,为鼓励更多热心的“来莞乡贤”加入调解队伍,他们还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以案定补”方式补贴调解员,年底进行表彰。

陈放平介绍,“来莞乡贤”调解推出后,江南社区的矛盾纠纷数量有较大幅度下降,从2019年的1000宗下降到2020年的700宗,2021年前8个月继续下降到不到300宗。

中堂“来莞乡贤”调解员李胜明在介绍情况。

中堂“来莞乡贤”调解员李胜明在介绍情况。

家长义工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来莞乡贤搭建起基层社会治理的资源之库……依托为民服务的德治精神,东莞打出社会治理组合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象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有了坚实的根基。

未来,东莞全力推进资源力量向基层末端下沉、服务管理向流动人口延伸、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提升千万人口家园意识。

推进平安之势

德治体系“转”起来

“出于人道立场考虑,我们公司愿意向56名离职员工支付补偿金。”经过五个小时的调解,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下简称“东莞第三法院”)的调解室里,东莞陇亿公司法人代表与离职员工代表们握手言和。

在这桩因解除劳动关系产生的经济补偿争议案件中,离职员工被劳动仲裁部门驳回赔偿要求后,又将企业起诉至东莞第三法院。承办法官请来了几位“和事佬”——东莞市河南商会的特邀调解员们帮忙。

法官与调解员们耐心地与劳资双方充分沟通、分析利弊、释法明理……双方终于互让一步,同意以“打折”方式调解了这起劳动争议。

东莞市河南商会是首批与东莞第三法院建立合作机制的异地商会之一。作为东莞三个基层法院之一,东莞第三法院2020年开始将首批七家异地商会纳入法院诉调对接平台,聘请商会推荐的25名符合条件人员为特邀调解员。“法院讲的是法,调解是情、理、法的结合,我们对双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东莞市河南商会会长同时身兼特邀调解员的程恩波说道。

东莞三院法官为异地商会授课。

东莞三院法官为异地商会授课。

东莞是外来人口大市,目前拥有外来人口超过800万,拥有异地商会200多家。以乡音乡情参与社会治理,东莞的异地商会在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外来人口互信互融、平安文化宣传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政府与企业、务工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东莞市福建商会会员企业现已超过1400家,2020年正式成立的东莞市福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维护商会企业权益的重要平台;

东莞市福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东莞市福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万江街道综治办、司法分局与东莞市江西赣州商会共同谋划成立的赣州商会调委会在过去的一年接到涉及会员企业和员工的案件36宗,成功调处31宗;

除了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东莞市江西商会组成了一支由商会律师、片区负责人、各行业资深人士组成的专家库,随时提供专业咨询指导……

与此同时,平安文化建设还激发了企业员工思发展、谋发展、共治理的内生动力,让商会企业和员工都成为遵循平安行为规范的主体,成为平安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近年来,东莞在全国率先推出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机制、实施企业平安文化“十个一”工程,将协调矛盾调处、推广平安文化等内容纳入指标内容,在这一机制下,企业、员工的平安文化自觉得到大幅提高。

此外,为培育全社会的平安文化理念,东莞还建成平安文化公园70个、体验点313个,群众创作文艺作品1.5万多件,开展平安文化活动3.5万多场次。

治理时空有界,道德力量无穷。接下来,东莞将大力开展“平安细胞”创建。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东莞将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相结合,发挥德治的柔性教化作用,提高全市人民的道德素质,激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东莞之治”提供源源不断的道德滋养。

【撰文】龚菊 郭文君

【摄影】黄政正 龚菊

编辑 于羽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