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于1月6日召开。5日上午,参加佛山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陆续携提案报到。作为新提名的政协委员,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诚德新材料”)董事长邓伟健聚焦高校、职校教育和人才培养话题提交提案建议。
邓伟健认为,佛山是GDP超万亿的全国制造业名城,正力争成为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然而,佛山的高等教育资源已逐渐满足不了现有产业的需求,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同时,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也存在短板,使得不少制造型企业面临招工难。
邓伟健。林东云 摄
“企业的发展亟需两种类型的人才—中高端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邓伟健说。他建议佛山从三条路径提升高校职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育力度:一是做强现有高校,加快建设特色的高水平大学;二是加强高级技工学校建设,加大蓝领人才培养力度;三是推动高校、职校积极融入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
在邓伟健看来,佛山要打开新局面必须补上高校建设短板,加大本地高校的孵化和培育力度,尤其要着力建设理工科目,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疗等发力,建设符合本土产业发展的高水平大学。
同时,邓伟健亦指出,与高校培养的中高层次人才相比,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技能型人才的缺口更大。佛山市制造业紧缺人才目录详细列举了216个紧缺人才岗位,绝大多数是技能应用型人才岗位。
以诚德新材料为例,公司需求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以大中专为主,因本地招工难以满足,除高明本土技校职校之外,每年需到广东湛江和清远、广西桂林和北海、湖北武汉和四川攀枝花等地的院校进行校园宣讲和招聘活动。虽然在本土也花费很大力气招工,但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本土培养的技工不够用,另一方面是因为技工外流。
基于此,邓伟健建议,着力加大职校投入力度、进一步扩大职校办学规模,提升高级技工学校师资力量及实训硬件配置设施;积极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深化产教融合,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优化专业设置、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技能型和紧缺型人才社会地位,保障其入户,子女入学,医疗条件等。
最后,邓伟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未来,人才和区域的协同是趋势,佛山应主动出击,着力推动大湾区三地高校、职校、校企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高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佛山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综合实力的整体提升。
【撰文】林东云 叶洁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