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邹旭诊室故事】栏目是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邹旭教授带领团队开办的专刊栏目,将围绕邹旭诊室里发生的真实案例,有故事,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有专业的医学剖析,同时介绍一些效果确切、操作性强、简便廉验的日常调理小妙招,以达到养神健体、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的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自2018年开设了疑难杂病门诊,各种疑难病患者纷纷来此就诊,邹旭教授的疑难杂病门诊今天来了这么一位患者:
28岁的徐先生受咳嗽困扰已经3年多了。当时由于工作原因熬夜、吹空调后开始出现咳嗽症状,一直反反复复不见好转,每到吹风受凉或季节交替的时候咳嗽就会加重。他曾辗转至多家医院的呼吸科、耳鼻喉科就诊20余次,查胸片、胸部CT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先后被诊断为过敏性哮喘、鼻炎、过敏性咳嗽,使用西医解痉平喘止咳等治疗方法,症状时好时坏,得不到有效处理。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了邹旭教授的疑难杂病门诊寻求治疗,初诊刻下症见:频繁刺激性干咳,咽喉发痒,无痰,吹空调或劳累后症状可加重,大便硬结,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双寸弱,尺脉强。
在了解患者的情况后,邹教授考虑诊断为咳嗽,根据经脏辨证理论,属于太阳风寒、少阴受邪、阳明热结所致,脏腑病位在肺、肾、胃、大肠,辨证为风寒犯肺、卫阳不足、大肠热结证,治法为宣肺平喘、益气护卫、通腑泻热。基于此,邹教授对患者的商阳穴、合谷穴、止喘穴进行了针刺治疗,并在商阳穴留针30min。针刺后患者反馈明显舒服很多,留针商阳穴后观察半小时,患者咳嗽未再发作。中药予麻杏石甘汤合归一饮加减,处方如下:蜜麻黄5g,苦杏仁20g,炙甘草10g,皂角刺10g,乌梅10g,法半夏10g,茯苓20g,赤芍10g,当归10g,熟附子3g,干姜5g,酒川牛膝10g。共14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大便较前稀软,脉象双寸稍弱,双关动,舌象同前。邹教授考虑患者大肠热结较前改善,双关动提示阳明胃仍有热象,予去当归,加桑叶10g、连翘10g、路路通10g增强疏风散邪、通行诸经之力,加瓜蒌皮30g以宽胸散结,加麦冬10g以养阴润肺,再进14剂。针刺上继续对商阳穴、止喘穴、合谷穴等进行治疗。1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诉精神状态好转许多,咳嗽几乎不再发作。
邹教授治疗久咳思路探讨
邹教授指出,《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对于咳嗽的诊治不应局限于肺脏,其他脏器出现病变也可以引发咳嗽,如《内经》就有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症状描述;而咳嗽日久也会引起六腑的病变,如《内经》所言:“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因此久咳的患者更应该兼顾腑证的治疗。根据长桑君脉法理论及经脏辨证理论分析患者症状,患者初诊时脉象为双侧寸脉弱、尺脉强,这提示太阳风寒、少阴受邪、阳明热结的病机。这是本由于患者感受风寒之邪已有3年余,外邪客于太阳日久,卫阳受损,肺卫不利,故咳嗽反复、频繁发作;风邪不祛,则咽喉干痒;太阳、少阴互为表里,太阳久病则少阴受邪,肾不纳气,则咳喘缠绵难愈;太阳久病,病传阳明,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中有寒,脏腑自调,则大肠内热,故可见大便硬结、难以排出。而患者既往多方求医,使用西药解痉平喘虽然可以短时间内起到效果,但却无法解决病因,而既往中医使用益气养阴润肺药物,也均未起到良好疗效,大概只考虑到咳嗽日久后肺气阴两虚,却忽视了肺中有寒、大肠有热的病机变化。
对于此类肺寒、大肠热型咳嗽患者,邹教授认为应采用针药结合方法,即通过针刺使患者的症状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除,再通过中药进行综合治疗。本患者初诊时表现为频繁刺激性干咳、大便硬结,这是风寒犯肺、卫阳不足、大肠热结的体现,故采用针刺商阳穴宣肺泻热通腑、合谷穴通达腠理、止喘穴降逆平喘;中药处方上,使用麻杏石甘汤去石膏以清宣肺气,合用归一饮以升发元气,麻黄、附子合用又可补肺肾阳气、宣发卫阳,再加皂角刺疏风透邪、乌梅敛肺止咳,加法半夏、茯苓以降逆化痰、培土生金,加赤芍、当归以养血活血。诸法合用,共奏清宣肺气、清热通腑之效。
手阳明大肠经——商阳穴
商阳穴位于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始穴位,属于五输穴中的井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所出为井”,井穴是经络中经气所发出的部位,具有调节整条经脉气血的功能。现代研究表明[1-2],针刺井穴具有明显清热、镇惊、醒脑、开窍的效果,对高热、中风、头痛等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素问·咳论》有“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的论述,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肺与大肠的病变常是相互关联的,而商阳穴即是大肠经与肺经相交接的穴位。《针灸大成》记载:(商阳)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聋,寒热痎疟。因此,商阳穴具有清泻阳明、宣肺利咽、开窍醒神的功效,可用于便秘、咳嗽、热病、晕厥等疾病的治疗。
预防过敏性咳嗽小妙招
1.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对于过敏性咳嗽的预防,尤其应该注重避免外邪入侵。自然界异常的气候温度变化及花粉、绒毛、粉尘等过敏原也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容易引发过敏性咳嗽;现代空调的使用使室内外温差过大,且阻碍空气流通,使尘螨、细菌滋生,这在中医学看来也属于“虚邪贼风”的一种。邹旭教授建议,预防过敏性咳嗽应留意异常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物,远离过敏原;合理使用空调,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定时通风换气,谨避“虚邪贼风”!
2. 起居有常,无厌于日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和正虚是过敏性咳嗽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现代人熬夜、过度劳累、情志内郁等均可导致正气不足,以至于无力对抗邪气,从而诱发过敏性咳嗽,因此,在躲避外界虚邪贼风的同时,也应注重身体内正气的巩固。邹教授建议,一定要保证规律起居习惯,拒绝熬夜,适当休息,舒畅情志,还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式提升正气,增强防病、抗病能力。
3. 强身健体,增强体质
适当参与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流通,使气血旺盛,有利于阳气的升法,也可改善情绪与精神状态,提升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还可以控制体重,有助于预防感冒、咳嗽的发生,对治疗鼻炎、咽喉炎、慢性扁桃腺炎等疾病也有重要意义。邹教授建议每日慢跑20~30分钟或步行8000~10000步,最好在早晨或下午有阳光的时候,可以增强正气,预防过敏性咳嗽的发作。
4. 合理膳食,培土生金
过敏性咳嗽是一种呼吸系统的疾病,但与日常饮食消化息息相关。鸡蛋、牛奶、虾、蟹等食物容易引起机体过敏反应从而诱发过敏性咳嗽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对消化系统刺激过大,也有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反应。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提出“杂食不偏”的饮食养生理念,邹教授建议,预防过敏性咳嗽应注意少食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及辛辣、寒凉的食物,以免诱发疾病、损伤脾胃。
邹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胸痛中心主任、重症医学科大科主任。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第二届全国杰出青年中医,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青年名中医。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传染病及内科疑难杂病。
2020年9月,辽宁、上海、广东支援雷神山医院医疗队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时代楷模”称号,邹旭担任国家援助湖北第四支中医医疗队广东团队领队、武汉雷神山医院C6病区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冠肺炎重症巡查专家组成员,并获得广东省委省政府“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广东好医生”、广东省卫健委“抗击新冠病毒最美逆行者”、人民网“人民好医生”等称号。
在圆满完成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后,2021年初驰援河北邢台,6月支援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7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云南工作组专家飞往云南瑞丽,多次协助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021年获中央文明办、国家卫健委“中国好医生”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邓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
邹旭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