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遗课堂上,志愿者为推广非遗艺术文化精心讲授;在乡村田野,支教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用画笔表达自我;在疫情防控的后方,来自美术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笔和心记录下战疫难忘时刻;在关爱残障儿童的阵地,集体性艺术治疗的手法常被用于陪伴自闭症孩子……一直以来,志愿公益与艺术文化紧密相连。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2020年1月2日,“一起来 粤有爱”首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活动在广州塔举行,艺术名家捐出自己的作品用于义卖,只为助力广东志愿者事业发展,活动最终筹得善款1877.21万元。
2022年1月8日,“一起来 粤有爱”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活动将在广州举行,这一夜,将有二十余件名家艺术作品及其他物品进行义卖,所有善款将用于支持广东志愿公益事业发展。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义卖艺术品——由程一峰本人捐赠的作品《穆忞No.1》。
程一峰致辞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
程一峰
《穆忞No.1》
铸铜,高25cm, 2016年
作品赏析:
程一峰是国内较少有的,一直专注于抽象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他专注于抽象雕塑主要来自两个原因:“首先是不愿意受到客观事物固有原型的限制,受恩师王培波先生的影响与启发,在创作中我产生了对形态与空间自由表现的追求,这种追求比较适合抽象雕塑创作;其次是对雕塑艺术叙事功能的不认同,我认为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用雕塑这一艺术形式进行叙事与宣传,不是最优选项。所以在题材选择上我从微观的自然物入手,进行自由表现,用作品探索远离自然的都市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精神联系。”
“穆忞”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意指杳然无形,艺术家通过对抽象无形的对象进行刻画,试图在物理结构中寻求精神空间的归属。《穆忞No.1》变化多端的线条与铜着色处理后的独特纹理,肃穆、神秘而不失灵动,如同流动的水、静止的云,艺术家的精神画像在眼前若隐若现!
作者简介:
程一峰,1979年出生于湖南岳阳。2004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雕塑教师,广州市雕塑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副秘书长。
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造型艺术系的程一峰,本科与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创作方向是人物题材,后毅然放弃人物方向转而关注树木,花卉,果实,石头,海洋生物等自然题材。但他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自然题材,而是与自然对话,在这些自然物质空间中探寻精神的通道。程一峰的作品形式简练,却富有能量的流动。他将空间结构和人内心的心理结构相联系,抽象雕塑的特点,在于我们可以在360度,任何一个角度切入,并慢慢深入到作品内部的空间,随着视角的推移,感受三维空间的形式美感,通过空间与人之间的互动,让人参与到他的作品中,在空间体系的建构中又多了一个新特点,是架上雕塑的一种空间延伸,宏大而充满无限可能。
本次程一峰先生捐赠的义拍作品《穆忞No.1》是其抽象雕塑代表作之一,艺术家通过对抽象无形的对象进行刻画,试图在物理结构中寻求精神空间的归属。
放于户外空间的《穆忞No.1》 高200cm, 不锈钢,2017
创作自述
文/程一峰
雕塑诞生之初即是人类创造力的确证,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支撑作用。
每件雕塑作品都在传递这样的信息,世界由多层次空间复合而成,人只要拥有想象力,就充满了可能性。
雕塑作品与某一客观事物的相似程度从来不是欣赏雕塑艺术的正确方法。
好的雕塑作品由创作者生存体验与潜意识融汇而达成,它并不仅是理性的智造,并非能仅凭理性来陈述。好的雕塑作品可以为人类想象力插上翅膀,让人对未知世界产生遐想与冲动。
雕塑创作者在关注现实的生活之外,还应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基于创造与想象的个人世界。创作者生命能量辐射的范围,生命能量蓬勃迸发的时间总量,连续不断的探索发现,最终将普通的雕塑创作者升级成雕塑艺术大家。
纵观雕塑艺术发展历程,布朗库西用超凡的自信去寻找现代雕塑的语言;贾科梅蒂用整个生命去寻找人类精神的图式;亨利·摩尔用强烈的好奇心去筛选自然万物。
真正的雕塑家并不发明雕塑造型,雕塑造型存在于自然的每个角落,雕塑家只需要选择与发现。”优秀的雕塑家,通过寻找、发现、选择、塑造的过程,发现自我,为人类文明的路径增加一种可能性。
2013年在广州我做了第一次个展,所展出大多是人物题材雕塑作品。那个展览之后我决定放弃人物题材,尽管这个研究主题贯穿了我整个的学习阶段。
我开始关注树木,花卉,果实,石头,海洋生物等自然附属物。
机缘巧合我得到了一些零碎的太湖石,我将这些石头视为自然的碎片。我尝试据石塑造,塑造不是为了再现某一件太湖石,只是籍太湖石牵引去探索有审美意味的空间构造,因此,我籍太湖石引发的塑造过程目的不在于太湖石、而在于空间。
空间,是人感知系统与自我的交互与确认。
与自然对话,将自然碎片词汇“翻译”成现代雕塑语言,是我现阶段的任务。作为创作者,籍“自然碎片”的牵引进行的“造型游猎”,是我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概括。猎人出猎时,结果不可能完全预知,只需尽力而战。一件作品的创作初始,我并不确定它们最终完成的模样,边做边看、发掘其可能性,也有一些模型被最终放弃,这种创作方式让我保有好奇心,充满期待,且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意志去把握材料,空间,形态,力,势等要素。
雕塑创作是我发现自我和链接世界的工具,凝聚了我的生存体验。在喜欢简单答案、对事物确定性有强烈渴望的人眼中,我的雕塑作品可能过于复杂与开放。当我们面对一个快速变化的生存环境。当科技持续迭代把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雕塑单纯质朴的特质,对忙碌紧张的生活有解缚作用。
一峰的作品有着强烈的独立语言,并在造型中呈现多层次的表达。他似乎常常对物的变迁和人性的永恒感兴趣,通过他的雕塑思考人生所面临的各种境况,这种境况属于他本身又不限于他个人的状态,有笃定认真的生命体验,也有世间人的风烟情态,在雕塑中流转、变化、蔓延
—— 曹艳玲(艺术评论人)
程一峰的作品特征源于严谨的古典写实主义,其源头则依托于多年学院训练上的主观取舍。他的作品粗看模糊了很多细节且有一种流动感,但其实正是这种“舍弃”,才有效凸显了一些有趣的“局部特征”,使作品达到了他情感中物我无碍的审美趣向。
——黄文智(清华美院博士、天津美院雕塑系教师)
2022年初,“一起来 粤有爱”第二届志愿广东公益之夜,将在广州举行。
这一夜,将有16件名家艺术作品进行义卖,若干件艺术品及其他物品进行静默义卖。
这一夜,所有善款将用于支持广东志愿公益事业发展。
爱心买家将获得主办单位颁发证书牌匾,并获得由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提供的捐赠票据(可作抵扣所得税用途),在相关报道中展示。如您有意愿成为爱心买家,请与我们联系。
义卖物品持续征集中(不限于艺术品),如您有意愿捐赠,请与我们联系。
指导单位: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志愿者事业发展基金会、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联合主办单位: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广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广东省青年商会、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广东省青年文艺家协会
支持单位: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尚榕美术
联系电话:020-87786223
编辑:安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