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 共育共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东莞六中学子成长故事第五十二期

东莞市第六高级中学
+订阅

2021届毕业生 袁蕴

高考总分(历史类):594

录取院校:华南师范大学

学生有话说

接到海燕老师的邀请来写一期成长故事,我感到十分荣幸和些微惶恐:感谢老师的肯定和关注,也惶恐于自己的分享能否给大家一点启示与益处。请见谅,它只是一个普通学生的一些宝贵回忆。此时此刻,我不得不再一次感叹时间的飞快——与六中的点滴已是五个月前了,尽管一切还清晰如昨日。大学的生活是数不尽的繁琐,高中记忆好似蒙了层纱,起笔的时刻,属于六中的独家记忆涌上心头。

回首往事,我的第一个感受就是怀念。这或许也和身份的转变的有关,记得高三每周日上学时还总怀怨念。

怀念校园里的每处风景。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记得中考体育考试第一次来到六中考点时,我就惊叹于它的美丽。后来在六中学习、生活,从毫不熟悉到牢记它的每条路、每栋建筑。三年的时间,从高一教学楼搬到高三教学楼,从10栋宿舍搬到11栋,从高楼层住到低楼层。每天早上挣扎着起床赶着买早餐,似乎总是睡不够。高三因为起不来床,啃了将近整个学期的面包,无数次感叹它的难吃又不得不吃,还好有我爱的燕塘和晨光,还好有周日早上可以喘息的时间从容地到饭堂买个早餐。宿舍、饭堂、教学楼之间的路烂熟于心,每每冲刺着跑上五楼只为了六点四十,每每在图书馆看个书写会儿作业,更是在课室度过了无数日夜,在栏杆旁边看了无数次蠡湖、眺望了无数次远方。

怀念校园里的每处精彩。高中生活之所以令人难忘和怅惘,正是因为那些美好的短暂,和青春记忆的一去不返和独一无二。记得校运会上的拼搏和汗水,为大家加油时的热血沸腾。我们的女子4x100接力,虽然没有多么好的成绩,但和大家的合作、训练、配合,真的让我很开心、很难忘。记得高三我们的第一次活动,在架空层下跳大绳。记得我们的每一次高雅艺术进校园,从话剧到交响乐到芭蕾,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记得高三每次的跑操,让经历数学测试洗礼的我们醒醒神。记得,高中里总有最美的晚霞。

第二感受就是感谢。

怀念、感谢每一位老师和同学,正是有你们才让我的高中记忆充满色彩与欢乐。在学校,课堂仍是最主要的时间。在六中,我遇见了太多优秀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原谅我在此无法一一列举。

高一,我们有九门课的老师,她们都非常优秀,刘蕾老师、曼莉老师、小蔓老师、莉芳老师等等,只是当时的我仍延续着初中的样子,对于学习没有太多的勤奋和用心,全赖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顺其自然地学着。其中特别要感谢蔷薇老师,尽管她没有教我们太长时间,与我的接触也不算特别多,不知道她是否还记得我这个学生。但回想起来,正是她精彩清晰地讲课教学、认真地批改、嘱咐,引发了我对数学的关注、探究与思考,而在这之前我一直不太喜欢数学。成绩怎样先不论,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高二,同样有许多优秀的老师,诗韵老师、雪晴老师、海燕老师等等。要特别感谢班主任王婧老师,她以严格的要求引导、帮助我们成长进步,以极大的真诚和热情投入到教学和工作中,令我敬佩。还要特别感谢天才老师,他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乐,和老师探讨数学问题也充满了乐趣,让我受益匪浅。还要特别感谢海红老师,感谢她的包容和鼓励。还要感谢发荣老师、建新老师,感谢他们的帮助。抱歉的是我当时的幼稚和不成熟让老师们费了不少心,真心地感谢几位老师对我的包容和帮助。

高三,是我记忆中最浓墨重彩的片段。小每老师的“拖延式”讲试卷、阿茂老师的数学知识“升华”和倒霉熊、binbin老师的激情课堂、月月鸟老师的谈心和电影环节、海红老师的认真生物和课前video、海燕老师的考点和互讲环节。衷心感谢每位老师每一次精彩的课堂,认真地讲解和耐心地解答。特别感谢班主任孙敏老师,感谢您对我的包容和支持,对班级的付出,每次班会上的教诲,每次考试前的叮嘱,每次与我聊天时的分析和鼓励。感谢十八班的同学,感谢对我的包容,你们的可爱让高三生活充满了欢笑,共同拼搏的日子更让高三记忆闪光。高考结束后,我真的很不适应,空虚感和不真实感盈来,因为离开了我朝夕相处、共同奋斗的朋友。大学开学后,我也是如此怀念过去的日子,怀念纯粹单纯的生活和友情。

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我的高三,家人们同样也“高三”,我的妈妈四处看讯息,和我的奶奶一起常常担心我考不上好学校,爸爸尽所能地付出,奶奶从家乡来陌生的广东,都是想能够为我做些什么。感谢一路陪伴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的鼓励与支持,给予我莫大的力量,感谢我可爱的舍友们。

我的成绩算不上多么优秀,所以也没有多少成功经验,只在此分享一些略显坎坷的求学历程。我高一时是幼稚懵懂无所知的,只顺其自然地学,但恰好赶上第一届新高考改革,摒弃传统的文理分科开始选科。此前我从未听说也毫不了解这个改革,学校开了一次会议后我也没有及时地给予足够的重视,仍是随意地对待、不以为意,对学校和选科的相关政策不了解。再加上我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明确地确定,且高一随意地学习,九门课无法全部尽善尽美、物理学习遇到一些困难时,自然地选择了舍弃、畏难逃避。当选科来临时,我只根据当时随意的学习感受来确定,而没有全面、长远地考量,对选科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后来慢慢学习反应过来时已经太迟,这种错位和突然而来的疫情,期间也没有好好学习等等众多因素共同导致了转科的一些风波。回顾时,突然想到了欧阳修的词“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它来描述一种感觉,在求学道路上挣扎、越过重重困难最终都归于终结,又走上了新的道路。但当时身处其中的我又是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些困惑和挣扎都是真实、深刻存在的。

因此,建议大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热爱,展开职业规划、生涯规划,这对于选择和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其次,积极和老师沟通,特别是遇到问题时。有什么想法、困惑,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主动和老师交流。老师们有丰富的经验,与我们朝夕相处,了解各种情况,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

最后,关于学习方法。相信同学们听学姐学长、老师们传授了许多,借助网络也能了解更多,我没有讲具体的方法,毕竟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最重要的,要实践、去尝试,看看效果如何,而不要光想而不行动。并且跟紧老师的步伐,相信老师,他们都是有着丰富备考经验和集体智慧的。我自己在学校还比较勤奋,但回家的时间大多都浪费了,自制力不太强,比如疫情期间没有好好学习,希望同学们把握好放假的时间。此外,提高学习效率,保持稳定的情绪,可以向老师、同学、家长倾诉交流。吃好睡好,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祝愿同学们拥有快乐的高中生活,青春无悔!祝愿六中越来越好!

家长有话说

感恩六中,感恩遇见

——袁蕴爸爸:袁少军

初遇六中

孩子成为六中的学生,在六中完成三年的高中学业,是一种缘份。

初三那年的体育中考,考点就是六中。孩子第一次走进六中的大门(后来才知是东南门),她和同学一起被美丽的六中所吸引,考试回来后就常常念叨,大赞学校的校园之美丽。我也告诉孩子,她有几个学长在六中都是学霸,都考上了名牌大学。自然,孩子对六中就多了一份向往和期待,后来中考志愿里面就多了一个六中。六中,以直观的方式为孩子定义了高中的模样。

结缘六中

后来孩子成功被六中录取,我和孩子都为这一结果而高兴——我和孩子在心底一直是很认可六中的。上天注定孩子的命运要和六中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难得的的缘份。孩子在六中度过了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三年时光。六中,深深地影响了孩子,塑造了孩子的性格,在六中孩子的思想和个性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年来,我也有机会一次次地来到六中,一次次在六中美丽的校园里翘首以盼,在众多匆忙的身影里寻找属于我的那一份牵挂。孩子三年的成长,有波折、有苦恼、有焦虑,也有喜悦。而我,也和孩子一起,共享这成长的酸甜苦辣。

赶上第一届高考选科改革,而我和孩子都没有做好准备。我把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将选择的权利完全交给了孩子,没有做任何的指导。孩子草率选择的学科组合却并非她最爱。随着选科的结束,孩子跨入新的班级开始,因为孩子的固执和我的一系列的错误操作,孩子和我迎来了高中学习生涯里的“至暗时刻”!

几乎整个高二,孩子一直都在为选择的学科而苦恼不已,希望能重新选择物理组的学科,学习状态一直不佳,情绪一度非常糟糕。我也第一次因孩子的学习问题陷入巨大的苦恼,常常夜不能寐。迫于无奈,在孩子的强烈要求下,我向学校提出了转科的请求。可是孩子转科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了,想把耽误了近半年的课程捡起来谈何容易!在困境与焦虑中,高二的上学期结束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既定的转科计划。居家隔离,线上学习,转科之事又一次搁置下来。在转科未遂的情况之下,孩子的线上学习状态一直不佳。

疫情结束后返校复课,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状况依然很糟糕。高二结束,几乎看不到学好物理的可能,孩子压力也非常大,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六中,以其宽容的胸襟和博大的气度,再次给了孩子和我一次机会,孩子又重新慢慢找回了自信。

感恩六中

从高一到高三,这期间有太多的曲折和无奈,其中滋味无法一一道来。走了太多的弯路,也为任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导下,孩子的思想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在高三阶段的学习状态也逐渐回升,我和孩子也终于走出了这段的“至暗时刻”,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高考结束,从查询分数到被华南师大录取,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这是一个我和孩子都很满意的结果,特别是在三回九转的艰难经历之后。

六中,一次次给了我和孩子选择和尝试的机会,一次次给孩子试错和成长的机会,校领导和老师们又一次次地把孩子和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一次次给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希望。对于六中,我和孩子的心里唯有深深的感恩。六中,用行动践行着“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六中,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其“臻善致远”“正德正行”的校训和教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良才,涵养了众多优秀的学子;六中,必将日渐臻善,六中人必将行稳致远!

感恩,六中众多爱岗敬业的老师们,是他们培养和教育了孩子,用自己的专业和责任心为孩子垫起了一段人生的高度。

不能忘记,和蔼可亲的刘孝瑞老师;不能忘记,细心严格、爱生如子的王婧老师;不能忘记,和蔼可亲的杨海红老师;不能忘记,循循善诱、英俊潇洒的孙敏老师……还有许多我不知名甚至未曾谋面的老师,感谢你们为孩子付出的一切!难以忘怀,在疫情期间,李校长、班主任王婧老师一次次地和孩子通过电话沟通,劝说并鼓励孩子专心学习,耐心地帮助孩子解决情绪和学习上的问题;难以忘怀,高三期间,孙敏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找孩子谈心,鼓励孩子一次次走过低谷;难以忘怀,黄海燕老师的鼓励;难以忘怀,徐建刚主任、刘发荣主任、陈建新主任、周国真主任及所有老师的关怀和帮助……

学子殷殷六中情,人间大爱教师心。感恩六中,因为六中,孩子成为了幸运儿,感恩遇见,感恩在六中遇见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因为你们的帮助,孩子走向了理想的远方!

科任老师有话说

我对袁蕴的印象是主动、积极、有礼貌、善坚持。  高三八月初,袁蕴主动找到我,表达自己的担忧,因一系列原因高二基本没有学过地理,高三怎么办?我当时的回复是,我关注到课堂上,你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你很有想法,高三伊始是一轮复习,你只要紧跟老师的课堂节奏,课后坚持每天做一道大题,订正并消化,只要有不懂的就问我。给美好一个承诺,相信相信的力量!坚持一段时间,地理的感觉会越来越好!

我惊叹,而后的每一天,袁蕴都雷打不动的,每天地理课后主动问我问题。每个星期的晚自习也不会错过和我的交流。每次问完问题后,她都会非常礼貌地用她带特有的节奏曲折语调和我说“谢谢海燕老师”。以至于到现在我都能想到她说这几个字的样子。高三的一次次月考,她的地理成绩在波动上升。高考中地理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84分赋分,并考上了自己的理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袁蕴的家长,我的印象也特别深刻,家长也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人特别谦逊,每个月都会主动和任课老师沟通。如何在高三为孩子的成长助力?如何更好地疏导孩子的情绪?如何更好地为孩子做好物质和精神的支撑,做好后盾?

袁蕴虽因选科不慎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但在家校共育的共同努力下,也化危为机。袁蕴的经历也给了高一的同学们一个提醒,高一选科要提早做好规划。

好的家风,好的传承,好的品质也会助袁蕴未来更美好!

愿你在大学提升自己,涵养自己,期待你将来回母校六中任教与我做同事,再听你说那声婉转的“谢谢海燕老师”。  

科任老师简介

黄海燕,家校共育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高中地理高级教师,东莞市首批地理教学能手,东莞市学校家庭教育“慧导师”团成员,多年担任东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和东莞市地理名师工作室指导老师。

黄老师从教2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12年,主持多项省市级教育教学课题,多篇论文发表,2020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渐成“诗意有故事”的教育教学风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