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报看汕头 | 当好“店小二”,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南方日报

■营商环境在广东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开工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投资汕头的信心。”2021年12月28日,总投资50亿元的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项目在汕头开工,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2个月,让立讯控股(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来胜对家乡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的“必答题”。近年来,汕头持续营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提供强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汕头市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7%,98%以上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80%以上的事项实现“一次不用跑”。

服务提质——

营造周到热情有效率的政务环境

“不到1小时就帮我们完成了公司营业执照注册,太赞了。”日前,汕头市澄海区卜蜂莲花超市代表陈先生将企业登记资料提交至办事窗口,仅用40分钟便完成了整个行政审批流程,并当场领取了营业执照和一套免费公章。

汕头市、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有开办企业服务专厅,可实现开办企业“一窗受理、一窗领取”1天内办结,全流程免费。同时汕头还推进主题式“证照联办”改革,实行7×24小时、365天不打烊的“智能审批+自助出照”审批模式。

办事越来越便利、高效,这是市场主体对汕头营商环境优化的直观感受。政府部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一年来,汕头大力营造周到热情有效率的政务环境,按照“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上网的上网、能秒批的秒批”原则,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让企业办事更加方便、更加顺畅、更加舒心。

围绕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汕头重点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窗受理”,市、区(县)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比例提升至98.72%。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和权责清单规范化管理,推出“秒批”事项清单,推动更多事项实现减时间、减跑动、即办。

2021年实施的政务服务中心“三免”(免刻章费、免邮寄费、免停车费)服务、“周六不打烊”服务、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及推进“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等事项,使企业、群众有了更好的办事体验,社会好评如潮。

知企暖企——

强化要素保障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在进口能源保供稳价的时期,‘真金白银’的退税红包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近日,在收到退税款后,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业务代表欣喜地说。

此前,汕头海关为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等7家企业办理天然气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退税申请,合计3.17亿元的进口天然气“先征后返”退税款成功办结落地,为关区油气企业降低成本负担、纾解资金周转困境、扩大能源进口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这是汕头市实施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生动缩影。2021年以来,汕头把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作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对标先进地区,采取更有针对性、更精准、更到位的措施降低企业用地、用能、用工、物流、融资等综合成本,进一步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实施以来,一个个暖企“礼包”惠及广大市场主体。如提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税收优惠红利覆盖全市约95%的小规模纳税人;提升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预计可为企业减免税费约7亿元。

此外,汕头还搭建了“政企直通车”平台,开通“政企直通车”24小时热线,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面对面倾听收集企业诉求138件,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聚焦制约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的难点、堵点,落实“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研究出台“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政策举措,强化诉求办理跟踪,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法治引领——

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

2021年11月1日,《汕头经济特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汕头用好用足经济特区立法权,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创业还存在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条例》的主要特色之一是突出改革创新。”汕头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何敏指出,《条例》鼓励和支持综合保税区等三个功能区和区(县)、部门在推进国家战略中,先行先试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改革措施。同时规定了创新容错机制,依法支持改革创新。

事实上,2021年初,汕头还出台了国内首部行政裁决领域的地方政府规章《汕头市行政裁决规定》,在行政裁决立法方面先行先试,为国家、省推进行政裁决程序制度建设探索可行做法。

汕头注重完善司法保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成中国(汕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预审服务备案主体申报,建立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2021年以来,共审结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1525件、刑事案件55件。

不仅如此,为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汕头制定出台《汕头市行政执法部门现场执法规范指引》,推动“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制度在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全覆盖实施,让市场主体在汕头发展感到更加安心、公平。

今年9月,汕头澄海法院凤东法庭法官就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对当事人做“背对背”调解。    受访者供图

专家观点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阮思余:

用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持续优化汕头营商环境

近年来,汕头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大事来抓,营商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相关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阮思余看来,这皆因汕头打出了两套漂亮的“组合拳”。

“一方面是坚持用系统思维为改善营商环境谋篇布局。”阮思余说,《汕头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工作方案》涵盖了170项改革举措,可以说力度是空前的,任务是具体的。而从汕头改革所涉及的领域来看,是一个系统的营商环境再造过程,且每一个环境都有具体的目标导向。

阮思余认为,没有安商稳商的市场环境,难以引进优质企业;没有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建立安商、稳商的市场环境也是一句空话;没有便民高效的政务环境,招商、安商、稳商都会变得异常艰难。而从长远来看,文明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将是持续稳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工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汕头在这些领域都下了工夫,抓住了改善营商环境这个系统工程,全面发力、稳步推进。”阮思余说。

“另一方面是坚持用法治思维切实推进汕头营商环境改善。”阮思余说,汕头在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上,分别从立法、司法、执法上持续改革创新,打出了另一套漂亮的组合拳,其成果就是,让优化营商环境有法可依、有稳定的制度保障。

阮思余认为,要真正推进营商环境改善,必须坚持用法治思维来推动营商环境的优化,汕头只要持续发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记者】黄嘉锋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编辑 肖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