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恢复成功范例……南方日报头版重磅聚焦湛江!

湛江政法
+订阅

正值深冬,港城湛江依旧温暖

最早一批北迁候鸟已在此扎根了两月有余

在廉江市高桥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渔民撑小船缓缓而过

惊起栖息于红树林中的成群候鸟

鸟儿翩然飞舞,嘤嘤啭啭

雷州半岛沿海海岸俨然成了“候鸟天堂”

廉江高桥镇红树林成了“候鸟天堂”。 林广旋 摄

12月30日,湛江召开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会议,就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进行研讨,正式吹响了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的号角。

近年来,湛江红树林造林面积达2000多公顷,在全世界红树林面积逐年递减的趋势下,湛江红树林面积却逆势递增,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湿地恢复的成功范例。

开发出我国首个蓝碳交易项目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同时,红树林是候鸟天堂和鱼、虾、蟹、贝类重要的产卵场和增殖地,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乐园”。

红树林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乐园”。郭龙碧 摄

湛江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的78%。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成员。

优越的天然禀赋、无可比拟的规模优势,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奠定了优势。近年来,湛江通过实施一系列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提振了打造“红树林之城”的底气与信心。

湛江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范本。郭龙碧 摄

开发我国首个蓝碳碳汇交易项目,积极探索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试点工作,开展适度的林下科普体验、生态旅游以及生态养殖,打造特呈岛、廉江高桥红树林小区等一批文旅融合示范点……湛江正持续摸索,推动红树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湛江范本。

争取成为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

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各类珍稀候鸟,湛江红树林里已监测到的鸟类共有235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33种、广东省重点保护名录的34种、国家“三有”保护名录的184种,湛江也因此成为国际候鸟迁徙重要通道、广东省重要鸟区之一

雷州九龙山风景区红树林成了“鸟的天堂”。 李天统 摄

湛江红树林保护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12月30日提出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旨在成为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接下来将通过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建设红树林生态旅游经济带,推动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传播红树林文化

根据《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行动方案》,到2025年,湛江将营造和修复红树林面积4183公顷,大力发展红树林碳汇经济,推动红树林保护与水产养殖耦合发展。在大文旅的发展背景下,湛江将系统全面整合文化、生态、产业等方面优势资源,推动红树林生态旅游滨海度假、观光农业、休闲渔业等深度融合,使红树林生态旅游成为湛江滨海旅游的新引擎。

廉江营龙围红树林海鸥翩跹起舞。郭龙碧 摄

此外,红树林作为红土之树、生命之树,是湛江城市精神的内核与象征。湛江将大力传播红树林文化,让“红树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湛江成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典范

湛江发布编辑部

采写:林露 顾大炜

编辑:陈思亮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