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不饿,但就是控制不住想吃东西。”
“一旦撕开包装,就会一口气全部吃掉。”
“明明已经撑到胃不舒服,却还是停不下来。”
“不吃就难受,但吃完就觉得无敌罪恶,恨不得全吐出来。”
“白天自律,晚上暴食!人前自律,人后暴食!
而且是偷偷的……”
“好难受,好恨自己不自律,好想哭。”
以上这种情况如果反复发生,且控制不了,很可能是因为背后藏着危险的“凶手”——一种跟吃有关的疾病。
“医生,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总是控制不住的暴食,我已经快崩溃了,我该怎么办?”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心理科梁炜明主治医师接诊了一名身高166cm,体重从最初的55kg涨到64kg又降到45kg的姑娘。
22岁姑娘为了追求身材
迷上了暴食催吐……
今年22岁的小朱三年前来到省外读大学,性格开朗的她认识了很多朋友,他们一起上课、吃饭、逛街看电影,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但有次放假回家,小朱和以前同学相聚被问到“你大学的伙食应该挺不错的吧”。小朱意会到同学是在说自己胖了。自此小朱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身材,通过节食甚至绝食的方式进行减肥。事实上小朱166cm,体重55kg,是很标准的身材。
减肥过程中,小朱前3天几乎只喝水,但是很快第4天的饥饿感令她难以忍受,经常会忍不住偷偷吃大量食物。
一段时间后,小朱的体重涨到了64kg。为此,小朱对自己的行为充满内疚与自责。但后来她想到了个“好办法”——催吐!小朱想:只要我速度够快,食物进到胃里停留时间短,没有被消化吸收也就不会变胖了吧?这样既能享受美食,又不会变胖。
就这样,小朱经常不吃晚饭,到深夜饥饿就偷偷暴食,满足进食欲后立刻扣喉催吐,她不禁为自己的聪明暗自窃喜。
狂吃、催吐,再狂吃,再催吐……
她肠胃功能紊乱
然而事情越来越失去控制。小朱的暴食和催吐行为越来越频繁,从最初的偶尔一次到后来的每周好几次,不仅吃得东西越来越多,有时候即使“撑破肚皮”也要吃,吃完又立刻催吐。就这样,小朱的体重成功地从64kg降到了45kg。
体重虽然减轻了,但小朱开始出现身体不适,经常容易头晕、眼花、没力气,上课注意力也没办法集中,且出现了频繁的胃部疼痛和胸口烧灼感的情况。
在消化内科接受治疗后,小朱的胃痛症状得到了缓解,但还是常常忍不住暴食和催吐。医生将小朱转介到我院心理科,进一步对异常进食行为进行专业治疗。
几乎崩溃,她走进了心理科诊室
原来是这种疾病在作祟!
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小朱来到了心理科诊室。经过梁炜明主治医师的详细问诊后,小朱完成了心理健康检查、个性评估和人际关系测试等一系列评估。经过综合分析,梁医生认为小朱得了“神经性贪食症”,且同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状态。
“患者对自己体型与体重的不正确评价,是引起神经性贪食症的核心原因。”梁医生强调,神经性贪食症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
在梁医生的建议下,小朱尝试接触了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慢慢改变小朱的不合理认知,让其不再一味的错误理解“肥胖”的概念,改变了对身材的错误认识,并且逐渐重新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
经过几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后,小朱真正意识到自己偷偷过量进食的暴食行为和由于对肥胖的恐惧而出现的催吐行为,不仅伤害自己的身体,还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心理—行为”的恶性循环。
最后,小朱在梁医生的引导下逐渐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学会使用健康正确的进食行为及放松的心态继续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
知识小讲堂
什么是神经性贪食症?
梁炜明医生介绍,神经性贪食症常见于青少年女性,女性患病率约0.5%~1%。患者多有个性敏感,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不高,追求完美,低自尊,易焦虑,易冲动等特征。患者通常会特别注重控制体重,所以在暴食后,又会因为担心长胖,主动采取催吐、导泻、过度运动等方式清除食物。
贪食症会使胃被撑大,让人吃得更多,出现胃下垂、胃穿孔、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长时间催吐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血钠、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心律失常等疾病;同时胃酸和食物逆流到食道、口腔,可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烂牙等;剧烈呕吐甚至可导致颅内压骤然升高,诱发脑出血。
“在长期心理压力的作用下,神经性贪食症患者还容易产生情绪障碍,比如愤怒、抑郁、焦虑、孤独感等不良情绪,影响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梁医生说。
想了解自己是否患有神经性厌食症,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
1、对食物有不可抗拒的欲望,难以克制的发作性暴食。
2、有试图抵消食物的“发胖”作用,常采取过激的行动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间断禁食、使用某些药物如食欲抑制剂,甲状腺素制剂或利尿剂等,来降低增重的风险以及因为过度进食带来的负罪感。
3、对肥胖存在病态的恐惧,或者既往存在神经性厌食发作。
温馨提醒
梁医生提醒,要对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不能过分以瘦为美。当发现吃成为自己唯一发泄情绪的方式,而且反复出现暴饮暴食,又伴随着内疚、羞耻感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避免情况持续恶化。
科室简介
东莞市公立医院首家成立的临床心理科,遵循“生物—社会—心理”的医学发展模式,开展专业的心理测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开设失眠抑郁门诊和未成年心理咨询门诊,是广东省精神心理疾病早期干预联盟单位,东莞市行为医学和心身医学专委会主委单位。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经颅磁物理治疗、儿童心理分析和行为矫正等综合治疗手段,推崇心身合一、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告别传统单一的药物治疗,为患者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特色门诊:
一、失眠抑郁门诊
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怖症、神经衰弱、疑病症、贪食症、精神疾病、心身疾病、酒精依赖、性功能障碍治疗的诊断与治疗
二、未成年心理咨询门诊
游戏障碍、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拔毛癖、咬指甲、学习障碍、青春期逆反、智力评估。
特色治疗项目:
1、未成年心理咨询和儿童潜能开发
2、成人婚姻和家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3、房树人心理分析
4、沙盘游戏治疗(箱庭疗法)
5、幼儿智力测量、儿童智力测评、成人智力测量
6、心理测量和人格测量
7、心理体检
8、物理治疗包括失眠治疗仪的治疗和经颅磁治疗仪的治疗
科室联系方式
门诊电话:0769-81368335
门诊地址:门诊楼三楼
供稿:梁炜明
编辑:李平
校对:雷蕾
初审:曾惠权
审核:廖惠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