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大,天气也越来越干燥,湿疹、皮炎高发,有很多宝宝刚刚好又发作了,瘙痒难耐,严重的还出现破损、出血,爸爸妈妈又心疼又头痛。
到皮肤科就诊,有的家长表示,孩子从小身上就反复起“湿疹”,从来没有完全好过,小的时候起在颜面部位,大点就蔓延到上、下肢和躯干,出汗后和秋冬季节就会加重。每次起“湿疹”就到当地医院拿点药膏擦擦,或者自己煲点草药洗洗,但从来没有根治过,每次发病孩子都痒得难受,反复抓自己的皮肤,直到抓出血来。
可当医生详细了解病史和仔细查体后发现,家长们所说的这个症状并不是湿疹,而是特应性皮炎,私自随便用药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家长很是疑惑:什么是特应性皮炎?这两种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瘙痒剧烈和易复发是其明显的特征。
◎导致湿疹的因素是什么?
湿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常由内在与外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引起。
外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日光、紫外线、寒冷、炎热、干燥、搔抓、摩擦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学物质等。
内在因素如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失调、精神紧张、内分泌疾病等可加重湿疹的病情。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由于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
◎什么原因导致AD?
AD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研究表明,AD的发病与以下重要因素相关:
◆遗传因素: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AD的最强风险因素;
◆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洗浴方式、感染源、变应原刺激;
◆心理因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
此外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也是AD发病的重要环节。
◎AD主要有哪些表现?
AD通常发生于婴儿期,1岁前发病者占全部患者的50%,不同年龄段AD临床表现和好发部位也略有差别:
◆婴儿期:2岁以内的AD患儿主要发生在头面部,婴儿期也会自觉严重瘙痒。
◆儿童期:2-12岁为儿童AD,主要集中在皮肤薄嫩的四肢屈侧,如肘窝、腘窝等处,伴有皮肤剧烈瘙痒、干燥。
◆成人:12岁以上是青少年和成人AD,多为慢性炎症,伴有瘙痒,严重时可累及70%以上皮肤。
两种病主要区别有哪些?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在皮肤表现上没有太大区别,但是特应性皮炎的皮损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特定的发病部位,而湿疹没有这个特点。
另外湿疹患者通常无“特应性病史”,而特应性皮炎患者家族中往往有“特应性病史”。特应性病史主要指:(1)有容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2)对异种蛋白过敏(3)血清中IgE高;(4)血液嗜酸细胞增多。
怀疑得了湿疹或AD怎么办?
怀疑得了湿疹或AD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请医生明确判断,科学治疗,遵循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湿疹或AD的治疗目的均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减少或减轻合并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由于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参与,家属需配合医生详细分析寻找可能的发病及诱发加重因素,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尽可能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湿疹或AD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是减少复发的关键,非常重要。
◆洗浴:合理的洗浴不仅可以去除皮肤表面污物痂皮,还可降低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定值数量,建洗浴温度在32-37度,洗浴5-10分钟,推荐使用低敏无刺激的洁肤用品,洗浴频次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恢复和保持皮肤屏障功能:外用保湿剂基础治疗,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保湿润肤剂能阻止水分流失,可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刺激,建议足量多次使用,沐浴后立刻使用,建议儿童每周用量至少100g,成人每周用量250g。
◆改善环境:避免各种机械、化学物质刺激,如搔抓、摩擦、毛织物、消毒剂等刺激,及时清除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物质,避免过度干燥、高温刺激,适合居住温度为18-22度。
◆食物干预:可完善过敏原检查。据研究,5岁以下儿童常见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大豆,5岁以上常见食物过敏原为坚果、贝壳和鱼类。必要时可行食物激发试验,不推荐盲目规避饮食,过度禁食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
敲黑板,划重点!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做好皮肤保湿及维持治疗,避免接触刺激物质,养成良好的护肤习惯,才能减少AD和湿疹的复发哦。
【医生介绍】
张晶
皮肤科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擅长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婴儿、孕产妇湿疹,激光光子美容,婴儿血管瘤,激光治疗各种色素性皮肤病,如咖啡斑、太田痣、老年斑等。性传播疾病如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等。
出诊时间:
禅城院区:周一、四、五全天
新城院区:周二、三全天
来源:皮肤科 张晶
编辑:宣教科全媒体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