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表面的“毛毛”,真的是发霉了吗?

东莞市中医院
+订阅

最近发生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东莞市中医院)药学门诊的发生一个小误会。患者取药后,发现中药泡苍术饮片上长白色毛毛的东西,以为中药发霉了!中药临床药师认真地察看所谓“发霉”苍术,是真的发霉吗?这其实是苍术的自然现象——析霜。

析霜是指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时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的一种特殊现象。析霜的形态有白毛、白霜、亮银星或小亮星等。白毛是指苍术切片后放置干燥过程中析出毛絮状结晶。白霜是指药材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散失而析出白色物质,如柿饼、苍术、五味子、山茱萸等。亮银星或小亮星是指药材中一些成分在表面析出结晶,在光照下可见点状闪光,如牡丹皮、白鲜皮、厚朴等。

析霜现象

茅苍术

析霜茅苍术饮片图

茅苍术切片后在自然晾干过程中会析出细针状或絮状结晶,肉眼可见表面有白霜或白毛,这种现象称“起霜(吐脂)”。其中“白霜”为苍术的有效成分茅术醇和β-桉油醇的混合物;絮状“白毛”为茅术醇、β-桉油醇和榄香油等醇类混合物。起白霜或生白毛的苍术挥发油含量高,质量较好,北苍术通常没有这种现象。

五味子

析霜五味子放大图

五味子在贮藏中随着水分蒸发,与空气接触,导致果实由红色变为黑红色,表面偶有“白霜”,白霜应该是多糖成分和挥发油析出表面形成的。五味子以果肉厚且油润者质量佳,这样的五味子容易形成大量白霜。

山茱萸

析霜山萸肉药材图

山茱萸表面暗红紫色,皱缩,久置后表面有“白霜”,其为多糖类成分析出成霜。

牡丹皮

牡丹皮片柱状结晶图(亮银星)

牡丹皮久置则所含丹皮酚析出,在表面形成多数光亮的针状或片柱状结晶体,在光照下可见点状闪光,称之为“亮银星”。安徽铜陵凤丹皮因栽培年限长,采收加工得当,其丹皮酚含量远高于其他产地的牡丹皮,容易产生“亮银星”。

厚朴

厚朴内表面放大图(小亮星)

厚朴在放置过程中所含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等成分会析出,在表面形成针状、片状或颗粒状的结晶体,肉眼可见细小的“小亮星”。厚朴药材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较高时才会产生“小亮星”,如产于湖北的“紫油厚朴”。

白鲜皮

白鲜皮内表面放大图(小亮星)

白鲜皮剥去外表皮或折断后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星”,这种小亮星并非结晶,而是具有强折光性的纤维。该纤维多单个散在,呈长多角形或类方形,壁极厚,石细胞状,木化,具强折光性。白鲜皮的小亮星可作为品种鉴定依据之一。

柿饼

析霜柿饼图

柿子去皮,经过反复日晒夜露后表面会挂霜,主要是柿子内部可溶性糖随着水分向外扩散至表面并结晶,同时伴随着糖分的转化过程。柿饼以表面挂白霜者品质佳,柿霜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粉霜现象

除了析出化学成分产生的“析霜”现象,还有一些药材表面的“粉霜”也会被误认为是“发霉”。粉霜是指某些果实和种子类药材的外皮上附有的粉状物,如冬瓜皮等。

冬瓜皮

冬瓜皮表面粉霜图

冬瓜皮在表面沉积着一层叫作蜡质的粉霜,可对植物表皮起一定的保护和保湿作用。冬瓜的粉霜是成熟度的象征,粉霜多则成熟度好,品质佳。

枸杞子

枸杞子药材图(白霜)

枸杞子表面偶见的“霜”并非发霉,更不是结晶。因新鲜枸杞子表面有一层蜡质,直接干燥时不容易脱水,故干燥前会用碱液浸泡,溶解蜡质层,碱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因而干燥后的枸杞子表面会残留白色的碱粉,虽为食用级,但也不宜长期多量摄入,建议食用前用清水冲洗一遍。

中药表面的“霜”是中药鉴定的显著特征,与中药品种、等级、质量密切相关,多是自然形成的结晶,或者是植物表面固有的附属物,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发霉。除了本文归纳的品种,仍然有众多其他中药会有“霜”的现象,市民遇到这些问题可以找专业中药师进行鉴定,以免造成误解。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药学部;柯颖川东莞市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东莞市中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小组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