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有效治理首先需要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
12月30日,“圳治2021——深圳治理现代化榜单发布暨优秀案例经验交流会”在深圳举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作《国际环境变化与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演讲。
城市治理首先要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郑永年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强调城市治理的技术因素,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因素都非常重要。
“我研究后发现,国内的一些城市兴起了,一些城市衰弱了,不光只是城市治理的原因,而是城市大环境的结果。城市治理只是城市生活的好坏问题,而城市大环境的变化是一座城市的生死问题、生存问题。”郑永年说。
“城市的有效治理首先需要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他进一步解释,城市是由城跟市两部分组成的,城是结构性的物理空间,市是经济交易、社会生活空间。
中国的城市化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环境变化的结果,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珠三角地区从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发展,城市群的形成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
郑永年认为,“全球化、技术进步、人口红利、民营企业崛起等条件促进了中国整个城市经济的发展。”
中国过去40年,城市在向上发展,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特别明显,但在郑永年看来,今天我们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国际环境、新冠肺炎疫情、产业结构单一。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大要诀
既然说中国的城市治理首先必须建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那么城市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
郑永年建议,首先是还是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今天再提这个定义,我们不光要追求数量型的经济发展,尤其要追求质量型的经济发展。”
其次,城市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足够的生产力,科技、规则、人才、人口等都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郑永年认为,科技是生产力,中国的城市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是很重要的,城市要在开放状态下进行创新和技术升级,必须从应用型技术到原创型技术转型。
“规则是生产力,我们在规则上要继续跟国际接轨,并且要促进中国规则的国际化,还要统筹规则、推进国家统一市场的形成。”郑永年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城市间在吸引外资过程中,土地、税收以及环保规则是否可以统一?
郑永年认为,人才是生产力。“我们要营造一个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系统环境,我们城市的生产环境在变好,但是人才环境是逐步型的,因此要构建系统型的人才环境。”
“我们现在提倡大国大城,人口是城市发展的红利。”郑永年表示,人口也是一种生产力,现在很多城市都提出要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城市,现在更重要的是要建设宜育城市。
“现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生育率大概在0.7%左右,一线城市吸收了中国最好的人口,如果不生育,这是非常危险的。”郑永年一口气提了好几个生产力,但在最后特别强调,要把宜育放在首位。
“现在已不是生产的再生产,而是人口的再生产,如果人口的再生产都不能保证的话,城市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呢?”郑永年进一步提出,如果没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素,又如何去谈论城市的治理。
【记者】刘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