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公安局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

惠州公安
+订阅

今年以来,惠州市公安局党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公安“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服务保障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重要突破口,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充分展示“放管服”改革工作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效,市公安局于2021年12月30日9:15召开惠州市公安局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惠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欧惠宽通报:

一、深入简政放权,优化流程“简化办”。一是推进事权下放。按照“能放则放”原则,在前期推进50项事权下放的基础上,今年再将新车机动车上牌、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稳定居住就业入户等9项事权下放县区,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减少办事材料。通过数据共享、电子证照、告知承诺等方式减免企业、群众办事材料,已实现减免事项21项,减免证明材料29个。三是简化老年人办事。共设置16个老年人优先办理服务专窗,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已为2780名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办“服务”。二、着眼便利群众,打破限制“跨区办”。一是试点推行“跨省通办”。惠州作为试点单位,顺利完成广东、福建、广西、海南4省户口迁移业务“跨省通办”试运行工作,实现了夫妻投靠户口迁移、稳定居住就业等7个事项跨省通办。二是推出户政业务“全城通办”。实现58项户政业务在全市任一窗口、4项业务在本县(区)内任一户政窗口全市通办。至此,我市是全省范围内率先创新推出户籍业务办理全流程电子化的地市,也是继深圳之后第二个实现户政业务“全市通办”的地市。三是车辆通行证实行“一证通办”。货车、危化品车辆在市区以及需跨县区通行的,统一在交警支队办理通行证,实行“一证通办”,有效解决了多头申请办理,多次提交办证所需资料的问题。三、聚焦群众需求,推出举措“便利办”。一是推进公安综合服务大厅建设。完成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先后推进市局交警、出入境、户政以及城区户政51个窗口,共229项业务进驻,实现群众“只进一扇门”就可办理、办结各类公安服务事项。二是推出周六延时服务。为妥善解决群众办事与日常工作之间的冲突,5月份,交警、出入境、户政等办事大厅实行周六延时服务制度,累计办理业务24148件。三是设置“惠帮办”窗口。分别在惠州公安综合服务大厅、车管所等设置6个“惠帮办”专窗,并设置专窗提示台牌,并建立工作制度和工作指引,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四、注重科技赋能,提质增效“指尖办”。一是优化自助网点布局。在人流密集,办证需求大的社区,商圈等地方投放交警、出入境、户政业务自助设备42台。推广“24小时不打烊”车驾管自助服务区建设,已建成2个“24小时无人车管所”以及17个自助服务点。二是提升网办占比。我局152项行政许可,实现4级网办140项,占比92.11%。户政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中嵌入我市居民身份证全程网办功能,6月份,已实现临时居民身份证全程网办。三是推出互联网“学法减分”。惠州作为全省第一批试点城市,于3月5日起正式推出互联网“学法减分”便民措施,已完成网上学习175259人,考试通过115401人。五、延伸服务触角,缩短距离“多点办”。一是推进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建设。将机动车登记服务延伸至4S店及二手车销售企业,进一步方便群众在购车、登记、上牌时“一站式”办结业务。目前,全市已启动服务站45家。二是依托“一村(居)一警”延伸服务。深化落实“一村(居)一警”与“放管服”改革相结合的服务举措。全市村警运用坐班服务、预约服务、走访上门服务等方式,全力充当好公安机关在村(居)的“流动窗口”,累计走访宣传群众53.5万户、收集社情民意1万多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万件。三是开展上门服务。积极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居”活动21次,开展政策宣传,了解企业需求,现场引导群众线上办理车驾管业务516宗,查询违章和解答咨询783宗。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下来,市公安局党委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盯改革难点、痛点、堵点集中发力攻坚,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我市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现场答记者问情况:惠州电台记者:驾驶证电子化目前已全面实行,请介绍一下我市目前的发放情况,以及市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申请电子驾驶证?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副支队长 林文瑛:为进一步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水平。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自今年12月10起驾驶证电子化在全国推行。电子驾驶证具有统一性、实时性、安全性3个特点:一是统一性。通过“交管12123”APP发放,电子驾驶证式样全国统一。电子驾驶证与纸质驾驶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是实时性。电子驾驶证通过全国公安交管电子证照系统生成,动态显示驾驶证状态,方便实时查询、实时出示、实时核验。三是安全性。采用数字签名防伪技术,有效防止篡改、伪造,保证电子驾驶证真实唯一、安全可靠。市民可通过“交管12123”APP申领电子驾驶证,但是驾驶证存在扣留、暂扣、逾期未体检、逾期未审验、公告停止使用等依法不能正常使用的,不得申领。已申领电子驾驶证的,因准驾车型、驾驶证有效期、发证机关等发生变化办理换证业务后,驾驶人需重新申领电子驾驶证。电子驾驶证使用数字照片,驾驶人可通过“交管12123”APP手机拍照、照片电子文档上传、自助设备拍照、车管所等场所拍照等方式提交,着装、姿态、表情应符合驾驶证件照片要求。目前,我市共有327361名驾驶人申请电子驾驶证,审核通过发放287637张。南方日报记者:今年以来,我局推出户政业务全城通办,请问全城通办推出后,给群众办事带来哪些便利?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欧惠宽:户政业务办理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全市通办”主要实现了58项户政业务“全市通办”,4项户政业务“县(区)内通办”:即58项户政业务在全市任一户政窗口、4项户政业务在本县(区)内任一户政窗口均可无差别受理、审核、审批、办结该项户政业务。同步实现的还有,80项户政业务办理全流程电子化(无纸化),即办理该80项户政业务群众仅需带齐原件到户政窗口办理,由窗口民警通过电子化扫描方式提取后网上流转审核审批,无需群众提供任何复印件。群众可就近或自由选择任一户政窗口申请办理个人户政业务,实现方便办理。办理时群众不需要手动填写任何表格和资料,由窗口民警根据群众提供证件、材料录入系统自动生成表格,实现轻松办理;群众不需要提交相关证件材料复印件,所需证明材料均由窗口户籍民警扫描上传,实现无纸办理;办结后群众可马上领取户口簿等现场可制的证件,实现当场办理;可通过选择邮寄服务,让业务证件寄递到家,只跑一次,实现省时办理;业务办理结果将通过手机短信通知到群众本人,实现精准办理。截止11月25日,全市共无纸化办理户政业务52.6万余件,其中“全市通办”户政业务46817件,为群众节约证件材料复印费和来回跑动交通费,减少了误工时间,极大的提升了户政业务办理便民惠民水平,让办事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和便利。惠州日报记者:一村(居)一警已经成为惠州社会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请问欧局,驻村居警力在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地中起到了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欧惠宽: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310名驻村(居)警力扎根遍布全市的1308个“一村(居)一警”工作室,将管理推到村头路口、把服务送到群众家中,并在其中坚持做到:一方面,当好“窗口”,及时帮助辖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广大村警坚持“警在村居走、事在村居办”,结合梳理下放14项“放管服”便民清单,依托移动警务终端、微信等载体,搭建超5000个警民微信联络群并不断拓展覆盖面,广泛推介粤省事、惠州交警等便民小程序“网上办、预约办、自助办”高效模式,运用坐班服务、预约服务、走访上门服务等方式,减少群众办事周折,充当好公安机关在村(居)的“流动窗口”。全市村警累计走访宣传群众53.5万户、收集社情民意1万多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8万件。如惠东为288个村居警务室配备一体化自助服务机向群众提供便民自助服务,惠阳通过购买“微信群助手”(覆盖500个警民微信群)服务自动回复群众咨询业务事项,大亚湾在“湾区e网通”APP首页开通“村居首席服务官”专栏为群众提供业务查询、房屋租赁等便民服务以及一键报警、警民在线交流等功能,实现警民互动全时空、服务群众零距离。另一方面,当好“桥梁”,广泛撬动基层各方力量参与管理服务。1048名村警进驻1088个村(居)兼任副书记或主任助理、1020名党员村警搭建起929个“一村(居)一党小组”,开创“村警+党员”模式,联动基层党组织共同开展宣传教育、帮扶困难、慰问孤寡等“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依托“三结合+N”和“两级联席会议”等基层社会联动治理机制,总结推广了“村警吹哨、多警联动”和“村警+社工、村警+网格员、村警+物联会、村警+联防队员、村警+禁毒大妈、村警+民间调解员”等“村警+”模式,有效撬动基层社会力量共同落实访民情、解民忧、化矛盾、防风险各项工作,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万多起、消除安全隐患1.5万个、指导组织群防队伍开展超过2.5万次巡逻防护活动,为老百姓创造并维护了祥和安稳的生产生活环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