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资讯 | 趣味习作课,下笔如有神——文翰小学中年级习作课教学研讨活动

南海区家促会
+订阅

为了使“双减”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学校“双减”工作小组的领导下,三、四年级语文备课组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课堂质量为目的的趣味习作研讨课。

习作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们一听要写作文,就个个抓耳挠腮,哀嚎不已。为了解决孩子们的这一困境,四年级语文备课组组织了一系列教研、设计和磨课,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让他们笑声不止,下笔不停地习作课,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写作,反而觉得写作文好玩得很呢。

韩小菊老师执教的是《习作:续写故事》,韩老师将目光聚焦到单元语文要素“预测策略”上, 整堂课设置为“运用预测策略,续写故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指导学生从画面中找依据进行预测;在泡泡提示语的细节中找根据进行预测;在链接生活的实际中解决父母不在场的困境,进行预测。写作教学内容的萃取剂中、明确、合理,使得整堂课目标明确,环节清晰,练习集中,教学效果显著。

梁倩怡老师执教的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梁老师上课伊始,先呈现学生观察内容的统计结果,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观察对象的丰富多彩,然后联系学生在“初试身手”中写的片段,了解学生习作时的困难,尊重学生的习作体验。针对学生在“初试身手”中遇到的困难,梁老师有选择地发挥例文的示范作用,让例文为习作模仿铺路,力图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徐静雯老师梁倩怡老师同课异构,执教《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徐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这篇习作是三年级习作起步,徐老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读懂习作要求,明晰习作任务,教学过程中通过例文片段的分析帮助学生习作阶段的畏难情绪,打开习作思路,习作过程中借助学生观察录单,分享观察心得,激发习作兴趣也让学生学会留心观察,到了习作环节有选择的写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最后通过师生互评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习作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黄敏清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是《和_____的一天》。黄老师的课堂让孩子尽情想象,一起畅想与神话人物、动漫形象共同生活的一天。孩子们大开脑洞,在课堂上踊跃举手,踊跃发言,热闹非凡。

彭姜湃老师以一本有趣的绘本,带孩子们进入有趣的《小小“动物园”》。这个“动物园”里有脾气不太好的“狮子”爸爸,有特别爱清洁的“大浣熊”妈妈,还有“长颈鹿”爷爷、“猫头鹰”外祖母……这些有着鲜明性格特点的人物,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转眼间,孩子们的笔下也有了一个个他们最熟悉的人物形象。有家里最勤劳的“蜜蜂”妈妈,任劳任怨的“黄牛”爸爸,还有调皮的“猴子”弟弟。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对家人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瞧,这群孩子玩夹气球的游戏,玩得多开心啊。这可不是什么游戏课,而是邓丽婷老师给同学们精心准备的习作课《记一次游戏》。

亲身体验之后,再来写游戏的过程和游戏场景,那真是“游戏玩一遍,下笔如有神”啊!

“以前车马很远 书信很慢”,虽然书信这个形式离孩子们的生活有点距离,但是林昭旭老师通过粤教翔云教育资源平台,给孩子们带来了一节非常新鲜的《写信》课程。林老师细条慢理,将写信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写信的内容讲得浅显易懂,让孩子们感受到书信在胡同消息、交流情感的作用。同时利用资源互动平台,在孩子们喜欢的人机互动游戏完成了书信格式的学习。

精准教研促“双减”,提质增效再扬帆。通过此次习作主题教研活动,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更加明确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将以学生全面均衡发展为培养目标,将提质增效落实到教学的每一堂课,让“双减”工作全面、高效、有序进行。

撰稿:彭姜湃 梁倩怡

审稿:房思洁

照片提供:三、四年级语文老师

来源:桂城街道文翰小学微信公众号

录入:南海区家促会桂城办事处 邓淼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